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近日,一则题为“读了一年多研究生,决定近日退学”的帖子在本市某知名高校论坛里引起了不小反响, “给导师打工”、高校学术评价体制也再次成为校园里的热门话题。在教育专家看来,这是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出了问题的体现。
事件回放
发帖者称浪费一年多时间
“一年多的时间白费了!”发帖者在帖子中表示对学校很失望,他已经递交了退学申请,并且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谈起退学的原因,发帖者说,他
在求学期间并未在学术上有所收获,“没有一次科研例会,没有一句科研指导”,这一年来他一直飞奔在各地,成为“廉价的体力劳动者”,感觉毫无意义。此外,他抱怨学校的教学条件太差,“20平方米的实验室坐满了12个人,门都打不开了! ”
针对此帖,该校的学生议论纷纷,态度各不相同。有人质疑发帖者的退学理由不成立:“科研是自己做的,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别人,不要把责任怪罪于学校,不从自身找原因,相信你在社会上照样碰壁! ”他建议发帖者反思:读研前你的规划呢?你原本以为读研会有怎样的收获?
也有学生认为发帖者的毅力不够坚强:“如果现实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放弃自己追求真理的道路,即使继续读下去,也是不能有所成功的! ”
对于这些质疑,发帖者回复道:“当你被迫因为老板 (导师)的项目逃课,当你只能在机场复习的时候,你还会说科研是自己做的么?当你的业余时间乃至上课时间都被侵占的时候,你不会那么想的。 ”他认为,这些困难不是自己可以搞定的,学校和导师也有责任。
发帖者表示自己不会为退学决定而后悔,还比较了学校和如今就职公司的科研氛围:“在学校里一年来没有一次科研例会,现在公司里每两周举行一次技术交流会(跟项目无关),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本人的研究生生活是极其扭曲的。 ”
也有不少学生对发帖者表示同情。有人劝慰道:“我们学校如此,其他的学校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是大环境的问题,教育领域如此,其他行业也一样……”
网友热议
读研大多是在帮导师干活
“退学帖”发出后,该校论坛随后出现了几次关于高校科研体制问题的讨论,再次引发了不少学生的争议。
不少人认为,现在研究生学习的氛围很糟糕,导师忙于找课题、拉经费,学生忙于为导师打工,大家都在忙于交差。一名学生提起一件让他和同学啼笑皆非的事:在他们学院的网络主页上有多位老师的介绍,其中一位老师的研究方向一栏曾注明:how to makemoremoney (如何得到更多经费)……“我们好歹也是985、211学校啊,虽然可能是网站初期没有做好维护,用的是测试数据,但确实有些过分!”另一名学生认为,读研在国内的情况大多数就是帮老板干活,哪儿都一样,“导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
此前那名决定退学者也加入了讨论:“当你被剥削得连学校都回不来,连续在外地多月,早出晚归,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还来谈科研交流习惯、科研交流能力?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睡一觉!不用说学生,连一些老师都很可怜。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从德国读完博士回来,现在整天就在干杂七杂八的教务秘书的事情。 ”
也有学生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其间不仅有机制的问题,也有学生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自问一下,是不是怀着简单的心来求学的,而不是一种过于功利的心。如果你求学的心态都是非常功利的,那你又如何能跳出高校中的功利圈呢?在高校中,关键是形成自己的兴趣圈。你想搞科研,那就应该知道在这个学校的专业领域中有哪些人是有志于搞科研的,然后多找机会和他们交流,他们会告诉你一些很有用的科研经验……这些是你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
这名学生还表示,如果一名研究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科研交流习惯,也没有培养起学术交流的能力,那就赶紧混个文凭出去混饭吧,“不是学术界黑,而是你学了那么多年,还根本不知道如何进入真正的学术界。 ”
专家观点
“打工”一样能学到东西
在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看来,一方面,导师固然有责任培养学生,不应当把学生当作打工仔,而应当把学生的发展本身当作教育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应明白,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不该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填鸭式教育,而应该是通过科学研究、查阅资料等逐渐获得科研的方法,一旦知道了“自己怎么做科研”,那么他就可以真正称作“研究生”了。上海大学的研究生入学之初都会接受入学教育,都会收到一本《怎样当一名研究生》的校编读物,叶志明在书里提到,自学对于研究生很重要,研究生要在学习中,从导师的依赖逐步转变为对研究工作的依靠。
叶志明表示,给导师“打工”并非完全没有意义,“通过导师布置的任务,你可以认识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哪些、导师和自己的水平处在怎样的位置、自己将来可以向哪个方向发展……很多后来颇有成绩的研究生,正是在和导师的合作中寻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不但学会了科研的方法,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最终学有所成。
学生觉得给导师打工太委屈、太累,怎么办?叶志明建议,不妨和导师沟通,能够解决最好,不能解决也不要丧失信心,“学生应该明白,做科研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人总是在妥协中不断成长,研究生的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
学术评价机制出了问题
对于“退学”事件,中国高教评估研究会理事、同济大学教授章仁彪表示,“在很多教育界人士看来,中国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近乎崩溃,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
章教授表示,在高校里,一切科研成绩以课题为导向,导师压力大,只好分配给学生。学生觉得替导师白白打工,导师同样也是受害者。很多高校都规定,导师没有课题就没有招生资格。现在高校里能够立项的课题、项目,基本以应用型为主导,技术含量低,教师本人其实也是打工仔。而在科研成果的评价上,又存在“官本位”现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衡量课题、项目的标准是数量而非质量,是数据和表格而非同行评议,这样“学术至上”就成了空谈,整个科研环境变得愈发功利……这一切导致教师们普遍没有心思做学问,他们也很无奈。这样的后果是,高校出的成果众多,但是含金量极低。
导师该为谁打工?应该是科学,而非行政部门。章教授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行政体制管得太宽,在各种各样的评审会当中,专家多是“行政专家”,他们在学术上未必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权高位重有话语权决定权。但实际上,学术是教授们的事,行政部门应该少管,“让学术的归学术,让行政的归行政! ”
“现在大学校长经常碰头开会,畅谈高校教育问题,我提到的这些问题和症结他们同样能够看得到,但是谈过之后一切依旧,问题还是继续存在。我希望有一天体制问题真正得以解决,教授、学者们能够真正做到‘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从容研究学术。那时,学生们也就不会为给导师打工而无奈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了。 ”章教授说。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