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湖北工业大学为湖北省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全省首批4所高校入选)。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重大需求,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培养更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
一、卓越培养项目简介
卓越培养项目按照“校企联合、多方协同、项目依托、动态调整”的思路,以产教融合为牵引,以工程技术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连通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开展系统的工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培养项目坚持:
鲜明的项目主题。项目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等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学位类别整合资源,凝练特色鲜明、目标清晰、结合度高的项目。
卓越的导师团队。校企联合组建导师团队,团队由承担过重大科技或工程项目的高级职称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共制方案、共定计划、共同指导、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团队有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项目和充足的经费。
特色的培养方式。针对卓越项目,实行“双阶段”工学交替的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第二年开始在企业开展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构建特色的培养方案,开设与项目主题密切相关的校企联合课程。
丰富的产教基地。联合知名企业设立了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基地,能够为每个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开展实践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实训、项目研究等培养活动。
二、相关支持政策
1.单列招生指标
学校每年单列专项指标开展卓越培养项目。
2.专项科研津贴
设立校企联合卓越人才奖学金等专项奖励,进入企业后提供一定的科研津贴。
3.单列奖学金指标
学校在评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过程中单列指标。
4.实际科研项目
校企共同把关遴选科研项目,共建科研平台,研究生可深度参与实际科研项目。
5.高质量就业保障
参与卓越项目培养的研究生在考核合格后可提前获得企业签约资格。
三、2024年项目招生专业目录
1.项目名称、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招生计划等见表一,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报志愿时,选择对应017卓越工程师学院报名入口,具体查阅《湖北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卓越工程师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表一 (代码017)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目录(按项目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招生专业 代码及名称 |
研究方向 |
拟招人数 |
培养学院 |
初试专业课 |
1 |
新材料先进加工与高端制造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新材料绿色制造 |
4 |
003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915 高分子物理 |
新能源材料工程 |
4 |
003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915 高分子物理 |
|||
2 |
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 |
085801 电气工程 |
储能系统能量管理与安全监测 |
4 |
002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831 电工原理 |
3 |
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 |
085801 电气工程 |
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 |
6 |
002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831 电工原理 |
4 |
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 |
085400 电子信息 |
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 |
5 |
002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923信号与系统 |
5 |
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 |
085500 机械 |
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 |
12 |
001机械工程学院 |
901 机械设计 |
085400 电子信息 |
大数据智能分析 |
1 |
006计算机学院 |
836 数据结构与算法 |
||
085600 材料与化工 |
智能新材料工程 |
1 |
003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914 材料科学基础 |
||
6 |
人工智能驱动的城市时空大数据治理与分析 |
085400 电子信息 |
大数据智能分析 |
4 |
006计算机学院 |
836 数据结构与算法 |
7 |
人工智能驱动的通信网络智能运维 |
085400 电子信息 |
智能通信网络运维优化前沿技术 |
4 |
006计算机学院 |
836 数据结构与算法 |
8 |
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 |
085400 电子信息 |
能源光电子器件 |
6 |
012理学院 |
94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9 |
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 |
085400 电子信息 |
智能控制系统 |
4 |
012理学院 |
94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
10 |
绿色发酵与营养工程 |
086000 生物与医药 |
绿色发酵与现代农产品 |
10 |
004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338生物化学 |
11 |
生物药物和医疗设备新技术研究 |
086000 生物与医药 |
生物技术药物 |
10 |
004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
338生物化学 |
12 |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
085900 土木水利 |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管养 |
17 |
005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
933 土力学 |
085500 机械 |
交通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 |
5 |
001机械工程学院 |
901 机械设计 |
||
085400 电子信息 |
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技术 |
3 |
006计算机学院 |
836 数据结构与算法 |
2.“2024年卓越培养项目”详细介绍请见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工作—硕士招生栏目—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年招生简介网页。
四、报名方式和流程
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段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具体流程根据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湖北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要求执行。
五、其他事项
1.其他未尽事宜请详见湖北工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本招生章程与国家相关政策如有不符,以国家政策为准。
六、咨询方式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咨询热线:027-59752000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行政楼B101)
邮编:430068
网址: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https://yjs.hbut.edu.cn/)
微信公众号: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
附:湖北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24年卓越培养项目简介
湖北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24年卓越培养项目简介
项目一:新材料先进加工与高端制造
1.项目背景
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障。《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新材料”是其中一个重点领域。同时,其他重点领域都离不开关键材料的提升和突破。大力发展材料先进加工和制造技术、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是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和智能绿色制造体系保障。
发展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顺应全球技术革命的重大需求。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要在未来新一轮的竞争中急需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瓶颈制约因素,这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工程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共建课程、校企项目合作等为主要载体,探索专业知识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构建一个涵盖新材料先进加工与高端制造技术领域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育能够适应高端制造行业交叉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项目逐步从材料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新材料先进加工和功能化领域的大型企业,以及新材料绿色制造和先进加工、新能源材料、电池材料及功能器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单位,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橡塑改性与加工湖北省中试基地、新材料与绿色制造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等多个省级平台,团队导师中已配备海外专家,未来将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将加快推动研究生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新材料先进加工与高端制造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新材料制造、新能源材料、电池材料及能源动力等相关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如亿纬锂能、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富思特集团、武汉华丽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新业烟草薄片开发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新材料先进加工与高端制造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方向相关的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二: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
1.项目背景
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技术为能源动力、轨道交通等领域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支撑,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技术,对于缓解新能源发电波动性、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等行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十四五”期间设立“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专项、“新能源汽车”专项支持相关技术发展。
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是当前学术研究和产业投资的热点。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是当前学术研究和产业投资的热点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电气、通信、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注重多层次技术掌握:针对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的复杂性,项目不仅关注基础理论,更加重视工程实践和现场运营技术,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注重创新与研发能力培养:借助于企业与学校的研发资源,项目强调将研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学生深入一线,参与到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中,以适应储能行业不断进步的技术需求。
注重风险评估与管理:除了技术层面,项目还将研究生引入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中。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使研究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理解风险,并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该方向产学研合作企业包括能源行业、交通行业、制造业等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如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国船舶、深圳锂安科技、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湖北追日科技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储能系统运行与安全前沿技术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机电气学院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三: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
1.项目背景
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通过对电力装备故障劣化机理、传感技术和诊断、评估、预警等技术的研究为电工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为能源动力、工业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重大装备的可靠工作保驾护航,并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民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发展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技术,对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提升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先进电力装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是可靠电力能源供给中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电气、通信、计算机、材料、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电气、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电网、能源动力、电工装备和信息技术等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以及先进电工装备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单位,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和国际上多所知名高校的实验室团队建设有长期的合作关系,研究生将有机会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能源动力、新能源、电力装备、工业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如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湖北电科院等;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领域的放电绝缘缺陷预警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如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电工装备状态感知与诊断预警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四: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
1.项目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列了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设置的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专业领域。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作为该专业学位下重要的研究方向,为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深度交叉融合的产物,涉及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神经科学等多学科,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是智能制造、智能科技、智能产业和军事智能等的重要支撑。
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是当今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该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本项目开展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通信与大数据分析、先进控制与智能装置、认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方向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研究基地和高水平“信息+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推动我国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进步、保障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特色
固本强基。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应用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为研究生筑牢坚实的“信息+智能”理论和应用基础,为其未来复合型、宽口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交叉融合。项目注重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融合,从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机械、数学、物理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此外,还在课程设置、合作企业、实践项目等各个层面体现交叉融合特色。
注重实践。项目与电子信息、自动化、通信工程、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知名、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共同培养研究生,学校与企业共同为研究生提供实践课题,研究生学习期间在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年,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研究院、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港迪科技等;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及应用企业,如Synopsys新思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正扬电子有限公司等;能源动力领域的关键元器件与电池安全龙头企业,如盛隆电气集团等;在汉大型央企,如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信息感知与智能系统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五: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
1.项目背景
我国制造业总量和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竞争力仅排世界第七,产业布局长期处于制造业的中低端。智能制造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而据教育部官网统计数据表明,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年度人才缺口30万人左右,亟需加大相关人才培养力度。
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方向是当前全世界最为热门,且为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化工等诸多行业发展急需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机械、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机械、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智能制造及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航空航天、能源动力、关键基础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单位,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湖北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团队导师中已配备国内外专家,可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宝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凌云科技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六:人工智能驱动的城市时空大数据治理与分析
1.项目背景
城市时空大数据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城市中涉及时间和空间的各种数据信息,涵盖交通、气象、人口、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在城市数字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提供多维度的数字化依据,从而辅助精确决策制定和高效资源配置。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建设数字国土”确立为战略目标,通过城市时空大数据治理等手段,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城市时空大数据治理,是加快城市智能化发展、实现“建设数字国土”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可以更好地支撑决策与规划优化、实现智能交通与运输、提升紧急情况预警和响应能力、达到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目的。企业在城市发展需求牵引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复合的人才,为适应城市管理综合型人才需求,项目结合传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大数据、数据治理、信息挖掘、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等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学科融合交叉,为社会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实现项目指导老师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学生研究方向的扩展。
产学结合。项目将整合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实现学生学以致用、以应用促进研究开发的良好产学结合的氛围,从实际问题和场景出发,提高学生调研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到最终解决问题的全流程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社会效益。本项目团队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结合地方政府或者某些特定部门的需求,进行大数据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学生的加入可以为联合开发项目投入不同的思想和解决方案,实现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联合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航空航天、地理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先单位,如中科卫创(西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丰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武汉卓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七:人工智能驱动的通信网络智能运维
1.项目背景
通信网络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是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社会信息流动的主动脉、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构建数字社会的新基石,通信网络与经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迈上新台阶,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智能通信网络运维优化是通信领域产业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通信网络智能运维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通讯、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网络运维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国内集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企业,以及三大运营商、电力电网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单位,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示范基地(湖北省引智创新示范基地),团队导师中已配备海外专家,将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智能通信网络运维优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通讯网络、电子信息等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如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卓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智能通信网络运维优化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八: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
1.项目背景
能源光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储能芯片及系统等领域。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能源光电子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研究以向国家、地方的新能源产业提供技术为目的,开展高效光伏技术、新型储能电池、能源管理芯片、储能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涵盖先进光伏技术、MEMS光芯片、能源收集管理芯片以及储能系统设计等,通过光电子、微电子、电气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领域的关键设计、制造和应用企业,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科技部/教育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武汉市光芯片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和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团队导师中已配备海外专家,将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光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等行业重点能源光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单位,如武汉敏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能源光电子器件及系统前沿技术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九: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
1.项目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前全球产业正在面临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的巨大变革,感知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支撑性作用。智能感知芯片是传感器和集成电路融合发展的产物,是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集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为一体,实现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代表了传感器技术升级和发展的核心方向,正在成为衡量数字化竞争力的重要关键技术。
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是电子信息领域产业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涵盖先进传感材料、MEMS传-存一体芯片、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处理芯片以及智能软件应用等,通过微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成长为可迎接未来领域挑战的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计算机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领域的关键设计、制造和应用企业,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科技部/教育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团队导师中已配备海外专家,将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企业包括:光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生物医疗等行业重点MEMS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单位,如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前沿技术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项目十:绿色发酵与营养工程
1.项目背景
绿色发酵与营养工程项目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优先主题,进行技术开发研究,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国家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纲要:在轻工行业实施“大宗发酵制品高效生产菌种技术和装备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改造工程。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中将“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确定为“万亿级支柱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基础性支柱产业,绿色发酵与营养工程项目是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和湖北省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下,本领域研究工作者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应用。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对培养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绿色发酵与营养工程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生物技术、发酵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成长为本领域的专业人才,提升我国酿造食品的绿色、环保、营养、安全与质量水平。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传统调味品酿造机理及关键技术、功能酵母绿色发酵技术、酿酒工艺优化、新型酶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的生物制造、绿色营养食品加工、酿酒设备改良、食品营养提升与改造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生物制造的原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发酵产品制造技术的高品质、高性能、多功能和生态环保等目的,建立优良菌种筛选、酶制剂制造、发酵工艺优化、装备及控制系统升级改造、风味调控、营养与功能性评价等发酵制造技术方法和手段,使其更加适合生物医药、食品、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应用需求,促进相关领域健康快速发展。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酿造食品现代制造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生物与医药、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导师均来自上述不同学科领域,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酿造食品现代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团队导师拥有海外专家,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同时,研究生将有机会以访学形式开展国际化培养,以拓宽其国际化视野。
3.项目合作单位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单位核心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酿造食品现代制造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合作单位包括:发酵调味品、生物制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行业重点应用单位和科研院所,如中国农业科院油料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安琪酵母、土老憨、劲牌、黄鹤楼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绿色发酵与现代农产品加工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中国农业科院油料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安琪酵母、土老憨、劲牌、黄鹤楼等相关导师及行业高级工程师组成。
项目十一:生物药物和医疗设备新技术研究
1.项目背景
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领域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发展生物药物制造和生物医疗设备技术,对于引领生物、化学、医药等制造业转型升级及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物药物和医疗设备制造技术具有科技含量较高且关乎民生工程的关注度较高的领域之一。相关企业在市场的驱动下不断推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产品,在研究生培养中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将对研究生拓宽技术视野、提升研究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物药物和医疗设备制造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通过化学、生物、材料、医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复合型高端应用型人才,为民生作出重要贡献。近年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和医疗设备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数据显示,生物制药和医疗设备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我国已经把生物制药和医疗设备行业作为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来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或者科技发达的地区,一批国家级的生物产业基地纷纷建立,如在湖北武汉建立了光谷生物城,在此政策的影响下,未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和生物医疗设备研发将取得显著的成果,一部分产品会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将进一步减小。
该项目主要以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如膜蛋白疾病、肿瘤、肝病及心血管疾病,探究其发病的原因并阐明其发病的机制;以生物药及伴随诊断方法的临床前研究,通过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前药学、药效学、安全性研究为生物药及伴随诊断方法的临床试验提供临床前研究数据;以生物药及伴随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通过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I、II、III期试验,在安全性、有效性及大规模生产上为新药上市提供临床数据。此外新型介入式心脏辅助装置、三维细胞培养装置等的医疗设备研发是高度学科交叉的领域,将生物医药、机械智造、高分子材料、工业设计等学科交叉融通,可培养跨学科、跨平台、跨校企的卓越“新工科”高层次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交叉。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生物产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从生物、计算机、信息、医学等专业领域招收研究生,实现生源交叉;项目的导师也来自上述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校企导师协同,实现师资交叉。
注重实践。项目聘请的校外行业导师来自生物医药领域以及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单位,培养研究生全产业链的实践素养。此外,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实践中,基地人员结合自身科研特长,围绕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本项目团队建有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团队导师中已配备海外专家,将对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指导;引进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麦克文大学、安大略理工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奥古斯塔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田纳西理工大学、圣约翰大学、贝勒医学院等通过基地合作外国专家的牵线搭桥与多所一流国外高校开展了国际交流及人才培养的合作。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为导向,已针对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生物材料工程等相关科学问题持续开展研究,并以校企共建课程、产教融合基地等为载体,构建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合作企业包括:安琪酵母、远大医药、人福药业、武汉生物、武汉新华扬生物、武汉科诺生物科技、武汉唯柯医疗、真福医药、武汉滨会生物等。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生物技术药物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十二: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1.项目背景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涵盖基础设施“智能”和“智慧”两大领域,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在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建造与施工、管理与运维、科教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新时代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我国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对于引领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是传统建设行业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交通行业转型升级驱动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发展,通过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对研究生开阔专业视野、提升研究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旨在培养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融合交通工程、智能建造、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和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培养适应交通行业绿色化和智慧化发展趋势,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2.项目特色
突出“新工科”。为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智能建造及交通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材料与化工、工程管理等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基建的基本概念,旨在培养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方向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积极促进土木及交通工程行业的升级转型。
注重专业实践。项目聘请的行业导师来自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涵盖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现代物流、区域开发、交通服务、交通科技、交通金融等板块,能够实现对研究生的全产业链实践培养。研究生修读后能在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养护运营、科技研发、BIM咨询等方向从事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管理和智慧运维等工作。
智能化与数字化。项目团队研究方向涵盖交通工程智能化施工、智能工装设备研发、BIM+无人机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建设、智能养护技术、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技术等,突破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中的瓶颈,促进传统交通行业的发展在深度、广度上产生质的飞跃,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贡献智能化与数字化力量。
3.项目合作企业简介
构建“双导师制”组合,以合作企业核心工程技术人员为引导,以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共建课程、联合研发项目等为载体,构建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合作企业包括省属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项目研究方向及导师团队
研究方向:交通工程智能化施工、智能工装设备研发、BIM+无人机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建设、智能养护技术、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技术等。
导师团队:由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导师及产业界高级专家组成。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