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介绍
130200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200 专业名称:音乐与舞蹈学 学制:3年 所授学位: 艺术学硕士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于深圳创新文化定位,以“拓宽基础、加深专业、强化能力、突出创新”的原则,旨在培养掌握艺术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实践,适应深圳特区文化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音乐理论与表演实践研究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乐学理论研究、作曲理论、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声乐与器乐表演理论研究等。
2. 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舞蹈编导理论、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三、导师队伍
本学科下设音乐理论与表演实践研究、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目前有专职导师 21 人(包括外籍专家 1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 9 人,占总数的 43%,8名导师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他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专业院校。
近五年来,获各级各类项目 42 项,艺术实践类项目 15 项,包括国家艺术基金 1 项,省部级(省级)项目 19 项,市级项目 10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逾 600 万元。编著教材 6 部,出版专著 2部,编著文集 1 部,完成原创音乐剧创编 2 部,原创音乐和舞蹈作品 20 余部。近五年来,导师获各级各类项目3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市级及其他横向课题21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661.5万元,其中纵向课题21项,总经费470万元。
学术带头人与骨干简介
刘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舞蹈学院一级学科负责人。现为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深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音乐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艺术类咨询专家、深圳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基地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论文及音乐作品获多个国家级奖项;主持完成省、市级以上课题10余项;长期担任各种大型音乐会导演;独自编著出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音乐课程与教学法研究》等专著多部。
马克·巴蒂耶(Marc Battier),深圳大学艺术学部音乐舞蹈学院音乐系特聘教授,作曲家;巴黎索邦大学音乐学系“音乐学和新技术”教授。曾受到来自法国、美国、中国、日本的作曲委约。2014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颁发的“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杰出贡献奖”。以法文和英文出版若干著作和文章(出版单位包括中央音乐学院, MIT Press, Organised Sound, Computer Music Journal, Leonardo Music Journal)。《组织化的音响》(Organised Sound,剑桥大学出版社)编委会成员,《马来西亚音乐杂志》(Malaysia Journal of Music)编委会成员。
张又丹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特聘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深圳大学教学最高荣誉奖“校长教学奖”等专业、教学奖25项;获国内外钢琴比赛优秀指导奖137项;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钢琴比赛中获奖508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完成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1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广东省优秀南粤教师,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广东省优秀音乐家,深圳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王璐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德国维尔茨堡国立音乐学院博士,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B类人才,南山区领航人才,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龙岗文化产业专家,第50届德国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文化部认定的一类国际艺术比赛)评委。曾在德国莱茵河歌剧院、韩国首尔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多个知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4项,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发行手风琴独奏专辑《对话缪斯》。
康乐,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留美钢琴演奏与教学双专业博士;美国荣誉音乐家协会会员; 达拉斯国际音乐节客座教授;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深圳市室内乐协会理事。曾在"Kawaii" 国际钢琴公开赛;穗港澳钢琴邀请赛; 美国MTNA全国钢琴比赛;深圳市钢琴比赛等多个国际国内比赛获奖,被著名钢琴家伊恩哈德森以及露丝思兰倩丝卡评价为"音色温暖,才华横溢的钢琴家"。斯坦威全国钢琴比赛;深圳钢琴公开赛;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等重大赛事评委。
王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编创《虞兮虞兮》获省级银奖。编创与表演独舞《泡泡》获市级优秀作品奖。指导合唱《热带的地方》获广东省级二等奖。发表两篇论文。参与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一项。
黄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歌唱家协会理事,先后担任六、七、八届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声乐大赛评委,第六届澳门国际艺术节评委,第六届香港国际艺术节评委,出版专著《中西方音乐教育理论分析》、《中外经典歌剧赏析》,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举办多次个人独唱音乐会与声乐专场讲座。
李琼,副教授,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导师,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作品《与SARS对话》获湖南省第一届舞蹈大赛青年组二等奖;《假如给我光明》获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参与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基于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舞蹈创编与赏析》课程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张月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南山舞蹈家协会主席;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贵州民族研究》、《民族艺术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编创作品《梦在飞》、《河流》、《墨梅》、《五行间》、《功夫早茶》等获教育部、广东省多个奖项。
樊兴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深圳舞蹈家协会理事。原创作品曾获得第十四届德国柏林国际奥林匹亚舞蹈大赛最佳编导奖;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2013香港“紫荆杯”国际舞蹈比赛作品金奖及最佳编舞奖;第三届“荷花少年”全国(中学)校园舞蹈展演作品金奖及最佳编导;多次获得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深圳市舞蹈比赛金奖。创作代表作品:《我的脸干净吗》《生》《青春之歌》《月光》《虹》《云上》《听悲》《沁月》等,小舞剧《回廊》《早春》,组舞《长物》,诗剧《隐秘·莲花》,音乐剧《丑小鸭》等。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4篇。
陈捷,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汉唐古典舞流派传人;香港汉唐古典舞协会会长;中国艺术医疗学会会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国家、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舞蹈》等专业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荷花杯”园丁奖;甘肃省“飞天奖”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作品与创作铜奖;广东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三等奖;深圳市舞蹈大赛二等奖。
桂兰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南山区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考官。现任深圳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舞蹈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省级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专著2本。是广东省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艺术(必修) ——艺术与文化(2020版上下册)》核心编写人员;编创作品在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获深圳大学“腾讯良师奖”、“优秀本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何好,副教授,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深圳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南山区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兼副主席。曾主持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原创作品曾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铜奖,第十四届全国人口文化奖银奖,并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30余项。曾担任舞剧、音乐剧及歌舞剧的导演、舞蹈总监,代表作:舞剧《与青春西游》、音乐剧《梦开始的地方》、《爱在蓝天》、歌舞剧《月照围楼》、舞蹈《围楼里的成长》、《素月》、《彩虹依然》等。
朱依依,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201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史专业。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歌剧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专家。2021年出版专著《二十世纪歌剧的反讽诗学: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历程>》,近年在《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人音社杯”书评大赛社会组一等奖。
杨梦春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旅美声乐表演博士,花腔女高音,深圳市声乐协会理事。博士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主修声乐演唱,辅修歌剧导演专业。曾在歌剧《魔笛》、《后宫诱逃》、《贾尼斯基基》歌剧中饰演主角。获广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奖,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提升计划优秀等级,主持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3项。
蔡建纯,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博士。创作涉及室内乐、交响乐、民乐、音乐剧作品。曾参与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三期建设“室内乐精品工程”,委约创作室内乐《藏北牧歌》;2011年,管弦乐队作品《龙纹》由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首演;2013年至今参与创作《曹雪芹》、《元培校长》(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红灯笼》、《大钊先生》(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刘天华》、歌舞剧《汉家公主》等多部音乐剧;艺术歌曲《夜雨寄北》获“新世纪”杯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艺术歌曲《五美吟·西施》获南宁东盟音乐周艺术歌曲比赛三等奖。
姚江,助理教授,舞蹈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原韩国贞洞剧场首席舞蹈演员;大韩舞蹈学会会员;深圳市南山区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或参与省、市、校多个课题;发表舞蹈学术论文三篇;独舞《袈裟蝴蝶》获第四届全韩传统舞蹈比赛“金奖”;编创舞蹈《孙膑》获“江苏舞蹈之星奖”。
杨婷,博士 硕士生导师,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音乐分析方向。现为音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深圳音协会员;深圳南山区音协理事;深圳大学“新锐研究生导师”;主持教育部、省教育厅、深圳市等多项课题;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等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创作管弦乐作品《In G》、歌曲《鹏城之光》《荔园春晓》《梦之湾》《启航》等。
陈洋 助理教授,舞蹈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韩国舞蹈研究学会理事,韩国舞蹈传媒研究所海外常任理事。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留学奖学金、 2017年度在韩优秀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荣誉称号。发表舞蹈学术论文三篇,创作及发表舞蹈演出作品多部。
四、课程设置
本学位点在课程教学上力求做到基础性与前沿性结合,科学合理开设相关课程。本学科开设有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三类课程:
专业必修课有“比较文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指导”等;专业选修有 “现代音乐作曲技法”“舞蹈编导教育研究方法”“音乐史学原理”“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现代性研究”“钢琴演奏风格研究”“巴洛克和古典时期钢琴演奏风格和技法研究”等。
授课教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同时,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多以开放式的问题与学业论文等形式为主。
五、教学资源
音乐与舞蹈学科有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每年举办40余场学术报告、大师班、交流演出等活动,与2所国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本学科于2016年开始打造并建成了“深圳市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基地”、流行歌舞实训基地,依托基地每年定期举办2-3场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公益演出,已成功打造首届“传统民歌新人新唱歌手大奖赛”。为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此外,学院图书资料室有专业图书 2.4 万余册,学校已购买 73 个国内数据库资源,159 个国外数据库,其中包括设计学科数字资源平台。本学科还为研究生提供了MIDI教室、琴房、专业教室、音乐厅、专业资料室,为硕士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流的教学场所。
六、培养特色
本学科坚持研究、教学与创编的三维一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理论创新与学科综合性建设并存,将现代艺术和人文科学理念融入音乐和舞蹈创作中,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演艺技能又具有现代学术理念和创新意识。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