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专业介绍
085300城市规划:
专业代码:085300 授予学位:城市规划硕士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
现代城乡规划作为政府管理职能,是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发展目标,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使用为核心,通过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对于城乡发展资源进行空间配置、并使之付诸实施的公共政策过程。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城乡规划学科经历了不断变革和逐渐成熟的过程。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科的关注重点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而不断变化,从传统的设计和工程领域扩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政策和机制领域、生态和环境领域、方法和技术领域,并且不断地吸纳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成为跨学科的综合学科领域。
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起源于1984年建筑系成立的城市规划教研室,主要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授城市规划方面的课程。2001年初,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构架下筹建城市规划系和城市规划专业,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2002年,城市规划系正式成立。2003年,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权与学位授予权。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有效期四年,并于2013年通过复评。2011年城市规划二级学科调整为城市规划学一级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城乡规划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硕士研究生六年(优秀级)有效期评估。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求,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教育中心。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在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位一体”和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协同支撑的特色人居环境学科体系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硕士点的师资规模为39人,导师共34人,共同构成专业交叉融合、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学位点导师团队。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依托建筑学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的专业价值观,掌握城乡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沿动态,掌握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编制与管理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方向:
一、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针对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的问题,对城乡空间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持续关注区域发展政策与战略、城乡空间政策、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设计等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城乡规划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城市开发控制的政策手段和实效性研究以及空间紧约束条件下的规划和实践,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城乡规划管控实施机制。
二、城市设计方法与实践
探索引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城乡规划新技术,聚焦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物质形态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尤其是南方集约型城市空间的构筑特点、意义及价值形成方式,寻求提升环境整体品质的有效途径;关注城市历史环境的保存、保护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其形成与生存的条件和机制;强调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改造矛盾的协调,注重对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创造性保护与活化利用。
三、城乡空间分析技术及应用
将地理空间信息科学领域中的空间分析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城乡规划研究与设计实践中,提高对城市空间及社会环境特征的认知及描述精度,为城乡规划设计的策略与方案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有效性评价。
四、景观与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在城乡空间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市本土特色的景观系统规划模式,强调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等的多学科交叉融贯研究,探索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共生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技术。
导师队伍: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求,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和复合型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教育中心。专业的办学实力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学校重点专业,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截至2019年底,在编教师22人(含返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高、年龄和学缘结构良好。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7人,占31.8%;副教授8人,占36.4%;讲师7人,占31.8%。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占86.4%。教师最高学历在境外著名院校取得的有13人,高达59%。其中,与我国传统建筑学科“老八校”有学缘关系的老师共15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并有外籍教师1名。
学术骨干简介:
1)吴志强院士,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城乡规划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领军人物,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召集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ity项目负责人 ,2020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评委会主席 。
2)杨晓春教授,城乡规划学科带头人及“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市级研究课题多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全国和国际规划设计奖项多项。
3)王浩锋教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为以空间句法为基础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分析,空间认知与行为模拟,历史环境保护等;关注城市的空间形态与活力及品质的关系,空间布局与空间占用图式的关联及其形成的空间文化特征。
4)高文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项目。
5)何昉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还担任了中国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与实例研究、城市规划设计专题、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等专业课程。
教学资源: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藏书丰富的城市规划图书资料室、建筑物理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建筑模型与材料试验室,建筑数字化试验室(中央支援地方项目)。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规划资质,规划学科教师在规划院设有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工作室进行规划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城乡规划学专业的校外基地和校外合作单位主要有: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基地)、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奖助体系:
除学校的奖助制度外,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佳兆业集团特在学院设立赛达•佳兆业奖学金。包括建筑考察奖:每年提供5名建筑考察奖,一等奖25000,二等奖15000,三等奖10000;学业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项目优秀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优秀毕业本科生将:校级2000,院级1000;集体荣誉奖: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三等奖1000;助学金:2000。
就业情况:
深大城市规划学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优秀毕业生简介:
张 岑,2007年毕业,先后于南山区工务局、更新局、发改局工作,现为投资笞理科科长。
卢小乾,注册城乡规划师。2011-2015年任筑博设计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2015年至今任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博深院副院长、副总规划师。
孟 洁,2007年毕业至今从事城市如划、 城市更新等相关工作, 先后主持深圳南山区及盐田区城市更新。河南省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工作屡次获得省、市—二奖项。 目前担任企业总规划师。
李亚晴,2007年毕业,现为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四级主任科员。
陈静媛,2020年获澳门城市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玑就职于安徽省安徵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裴晓晨,注册城乡规划师,现就职于北京市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骆小荣,现就职于深圳市佳兆业集团,担任集团规划研究部总经理。
金 鑫,现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如如,现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博士生在读。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1)城市规划设计院,(2)建筑设计院,(3)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4)高等院校攻读博士学位。
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有:(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2)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4)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际合作最新进展:
我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合作二年半学制双学位课程的合作协议已正式签署,建筑学、城市规划研究生入学后在满足相应条件下,有望转入该双学位课程,通过深圳大学一年半及诺丁汉大学一年的学习研究,将获得深圳大学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及诺丁汉大学建筑学(设计)硕士双学位。
招生概况:
本专业报考极为热烈,生源分布广泛,来自全国各大建筑院系本科毕业生,部分来自211大学毕业生。要求考生为大学本科毕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知识面宽,基本功扎实,身体健康,生活乐观。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欢迎推免生。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