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了一份《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多年前流行于研究生群体的戏谑之语,如今仍然是当下研究生教育的真实写照。尽管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考博需求日渐增长,难度也有所增大,但研究生一旦考上,便几无毕业之忧,却始终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帮助门下的“弟子”顺利获得学位,导师们的确不遗余力,甚至使出了浑身解数。现实中,想方设法帮助水平较弱的研究生完成论文不说,更有甚者,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基本是导师授意和安排下的相熟同行,由于都是同专业的学者,甚至还常常有着“师兄”、“师弟”之类的学术血源,导师之间形成默契,互相给对方的“弟子”开绿灯,更是成了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然而,真正意义上负责的导师,其实更应体现在培养过程的兢兢业业,在论文答辩上应当秉持“严师”之风。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导师的作用恰恰在弱化,尤其是当下导师日益“老板化”,忙于拉项目、跑关系,学术产业化、生意化的导师们,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平常连“老板”的面都见不上,研究生培养成了“博士带硕士,师兄带师妹”,培养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假如到了论文答辩环节,导师再不施以援手的话,研究生的淘汰率恐怕会相当惊人。
可见,研究生的低淘汰率,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对研究生培养低质化的掩饰。当导师的作用并不体现于日常培养,而只是出现于论文答辩环节时,又何尝不是一种角色的倒错呢?
研究生“淘汰机制落空”其实是对“误人子弟”的掩饰,而研究生培养乱象的背后,其实绝不仅仅是个“淘汰机制落空”的问题。导师职责的异化,研究生角色的错位,甚至整个学术生态的逐利化与交易化,或许才更需反思。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