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好思政课,需改革创新,更需借助新手段、探索新模式、解决新问题。
2011年,清华百周年校庆时,我写了一本书《一路走来——亲历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30年》,凝练了我几十年来对思政课教育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6个长期以来我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时间又过去了近十年,我们国家已进入了新时代,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撰写的《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书的出版,对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很有现实意义。书中涉及到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方方面面,全面而系统:有理论,有实践;有理念,有措施;也有用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呈现的成果。
四十多年的中国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覆盖了各个领域,贯穿了改革的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改革,与这几十年国家的改革相伴而行。这段历史,我是亲历者,也是践行者。一路走来,深有感触。我想从我的经历中,对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谈几点感受。
1、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社会生态,已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是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环境中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如果我们不直面这一现实,理论研究就是空中楼阁,教育就是无的放矢。清华在这个领域能取得实效,就是我们始终能将“以学生为本”这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清华是在思政课中最早推行“研究型”教学的高校,其动因就在此。研究型教学,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他们将对人生、对国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困惑,与教师共同探讨,在追求真理中,启迪思想、陶冶人生,获得思想的升华。这样才可能逐步达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坚守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突出现实导向,不断创新多种“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时代对思政课教育的要求,是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2、责任与情怀
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在教师。清华思政课能够经久不衰,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有一支长期形成的,老中青结合的,热爱思政课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无论条件多么困难,都始终如一的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他们有情怀、有责任感、能吃苦、重学习、善思考、敢创新、敢实践,对学生充满爱。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八个字的清华思政课教师研究和教学的风格:“情怀、求实、开放、学术”,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
情怀:我们这支教师队伍中的多数,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既经历了国家取得巨大进步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也留下了许多类似“文革”动乱的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深知国家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深深的爱,也有着深深的忧患,我们珍惜今天的一切,希望国家越来越好。爱国家、爱党、爱人民,是我们贯穿课程的灵魂。我们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体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真诚地交流沟通。政治也是有感性的,这种感性,体现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感知,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求实:我们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在探讨问题、观察事物中,坚持避免筛选“信息”的价值观化,也就是把“求实”放在价值判断之上,先搞清“实”再进行价值判断。回顾历史,当我们违背实事求是的时候,社会就会停滞、动荡,甚至出现灾难,这是历史的经验。我们将它与今天的现实相结合,与同学分享,我们对当代社会与中国的认识,学生的认同,让我们欣慰。
开放: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思政课。在课上、课下,我们不回避矛盾,不回避敏感尖锐的问题。同学看到老师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这样做的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术:也就是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说服力,首先在于它的科学性,只有将理论讲深讲透,才会有效果。我们面对着的,是复杂的世界与中国,面对世界与中国复杂问题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看法,面对学生的各种困惑,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解读能力,这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教师具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呈现观察世界和中国的多维的视角,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真理的途径。这样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学生才会有认同感。
这八个字的教学与研究风格,体现的是这支队伍的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责任意识和主动担当,是深深的家国情怀所致。当一名思政课教师是很难的,要求具备很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是要付出超常精力的,没有这种精神,是很难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放飞思政课教师的智慧和无限创造力。
3、重视与扶持
清华有长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文科唯一保留了马列教研室,并先后从理工科毕业生中,抽调了三十多位优秀毕业生充实这支队伍。改革开放前,蒋南翔校长亲自给本科生讲哲学课,艾知生副书记当过马列教研室主任,并亲自授课。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初期,时任清华校长的刘达同志和高忻同志都亲自给本科生讲过课。从方惠坚、贺美英、陈希等同志做书记期间,到现在的陈旭书记,都多次参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术和教学研讨会。多位校长和书记,还直接下基层,听老师们讲课,和老师交流讲课心得。陈希书记还形象地提出了一个“上坡下坡”的概念,比喻大学里的科研与教学动力的不同。他说,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上坡,必须要有一个推力。所以提出要特事特办,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学校相关部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财务处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没有这一点,就没有清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长期持续的发展。
以上这几方面,在当今,已不是什么大道理了,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已是常识。但“行”不易,坚持更难,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有定力、敢担当,坚守我们的育人岗位,持之以恒地进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永葆青春。我虽离开本科教学多年了,但一种情感,一种执着的追求,使我从未中断过对这一领域的关心和思考。回顾历史,是为了未来的路走得更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了十分重要的、系统的讲话,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并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对此深受鼓舞。虽然教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任重道远,但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盼,也是这条战线上,辛勤劳动的老师们的真诚愿望。我特别高兴地看到,当前这条战线上,已成长起来很多年轻有为、充满活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带头人。有了众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广大的热爱思政课教育的老师们的努力,我深信,长江后浪推前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定会愈办愈好。(清华大学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顾问 刘美珣,本文为《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书的序言,有删节)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