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第一部分:此知识点测试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辩证观点 D。唯物的观点
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C。概念—判断—推理 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
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
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 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实践目的是指( )
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
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
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D。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 )
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
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
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
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 )
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
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
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
D。真理具有客观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
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
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
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
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
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 )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填空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2.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_______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_________唯心主义路线。
3.认识是主体对___的反应,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应,都是以____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
4. ____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应。_____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5.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由_____到_____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_____到_____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6.真理是人们对于_____及其____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真理也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____,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____。
7.价值的特性有:价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______,更重要的在于______。
分析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奋刻苦学习。第三,要勇于艰苦创业。第四,要培养高尚品德。在谈到要勤奋刻苦学习时指出,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长远看是青年素质的竞争。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广大青年一定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力气,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打牢知识基础,培养严谨学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知识;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请回答: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联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论述当代青年学习的重要性。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认识论含义、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你认为学习有哪些途径。
2.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2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逻辑:探索的理论》
材料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1)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2和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材料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分析材料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本周一周参考答案及解析
星期一:
1.【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为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最根本的区别。
2.【答案】D
【解析】 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3.【答案】D
【解析】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即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 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7.【答案】D
【解析】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谬误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8.【答案】C
【解析】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9.【答案】A
【解析】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10.【答案】A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星期二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的掌握。这是一道综合知识选择题,需要考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全面把握,本题有一定难度。实际上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每个选项之后,就会发现ABC三项是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即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从这一前提出发必须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然也就必须承认真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ABC三项是必选无疑的。而D项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独有的观点。这样ABCD选项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答案】ABC
【解析】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等环节。
3.【答案】AC
【解析】 实践目的是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4.【答案】ABCD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目的;它们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
5.【答案】AC
【解析】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6.【答案】ACD
【解析】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例如,美好的心境、坚忍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等往往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7.【答案】CD
【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真理是一元的,反对多元真理观,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唯一的、客观的。任何的真理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不存在最高真理。因此,正确选项为C、D。
8.【答案】ABD
【解析】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生产状况、科学技术状况、阶级斗争状况)的实践水平,主观的条件(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度、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C项是不可知论观点。
9.【答案】ABC
【解析】价值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就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选项D与本题题意无关。
10.【答案】ABCD
【解析】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因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A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B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C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D项正确。
星期三
1. 来源 动力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目的
2.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3. 客体 观念形式
4.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5. 实践 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
6. 客观事物 规律 全面的 有条件的
7. 客观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星期四
1.【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当代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的形势,必须勤奋学习,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2)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两部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属于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实践所获得的知识;“读万卷书”属于间接经验,即通过向书本和他人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两者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间接经验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两者可以互相促进,间接经验可以指导实践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可以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间接经验。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向书本和他人学习,又要重视亲自参加实践,使我们既有广博知识,又有能干实事的能力。
(3)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有向书本学习的途径,又有在实践中学习的途径,后者是更重要的途径。既要向专家学者学习,又要重视向广大群众学习,并把学习的各种途径结合起来,使我们获得既科学又实用的丰富知识。
2.【答案要点】
(1)在材料2中的观点看来,人类的认识就是一种工具,因此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无效和有效的区别,完全否认了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符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这就完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会导致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的标准的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2)材料1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3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1看到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材料2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材料3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判断。
(3)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客观性,只靠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因为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是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4)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唯一客观的标准。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