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要通过‘拔尖计划’培养中国的大师。”在近日举办的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这样说。
据了解,“拔尖计划”也就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的学术大师。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今年,“拔尖计划”将推行2.0版,这一将要实现文理科全覆盖的计划将如何选拔出引领未来发展的“大师”,成为众多高校的关注点。
“拔尖计划”2.0版不再是“试验版”
3月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2018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就明确指出,今年将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
要点指出,到2022年,教育部计划建设1万个(约20%的专业点)“六卓越一拔尖”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版中新增基础文科、基础医学;卓越计划2.0版新增卓越经济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争在文、理、法、工、农、医、教等重点领域形成全局性的改革成果。
吴岩说,“拔尖计划”2.0版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去掉了“试验”二字。“这10年的试验计划可以叫做‘探路者’,现在我们不用再‘试验’了,我们开始有经验、有底气继续做2.0版”。
目前,“拔尖计划”共培养出4500名毕业生,支持本科生总数累计达8700名。前五届毕业生中,97%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有67%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深造,初步实现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
“拔尖人才培养必须站高、看远、想深、做实。”吴岩表示,10年来,“拔尖计划”培养的人才总数对于10年的时间来讲是一个很少的数字,之所以这10年不增加名额,是希望“拔尖计划”在探索中发现培养“未来对中国有大用的人”的路子。
“拔尖计划”2.0版首次增加人文社科学科
据了解,“拔尖计划”2.0版将实现文理学科全覆盖,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学科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基础医学、基础药学、心理学、力学等学科;增加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拔尖计划”2.0版的详细计划正处在征求意见中,预计今年6月正式发布。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要求”中写道,“要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培养造就一批志存高远、扎根中国、学贯中西、引领理论创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学术大师。”
吴岩表示,“拔尖计划”2.0版的内容变化主要有“拓围”“增量”“提质”“创新”4个方面。
“拓围,就是要从自然科学拓展到人文社会科学,不仅要培养科学家,在技术上和世界一较高低,还要培养思想家,让中国的思想在未来立于世界高地。文史哲和自然科学一样伟大和重要。”吴岩说。
另外,吴岩表示,“增量”是指“拔尖计划”这一“****”,今后要发展到“万人计划”;提质,是指“拔尖计划”不仅瞄准中国最好,而且要瞄准世界最好,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要逐步领跑世界,出标准、出思想、出经验、出模式;创新,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的道路,探索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方案、树立中国标准。
吴岩认为,“拔尖计划”承载着使命,是一个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计划。“高等教育在今后中国的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就是要在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发展提供动力”。
培养“大师”还需学术土壤
中国的大学近年来鲜有“大师”,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师的热议话题。不少高校认为,“拔尖计划”2.0版应当肩负起培养大师的重任。
“大师并非出自于培养,我们应该提供能够产生大师的沃土。”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认为,培养拔尖人才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用短跑冲刺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马拉松赛跑的过程,青年不能做“空心人”,要树立远大理想,以杰出科学家的奋斗和贡献来激励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持有浓厚的兴趣,始终保持好奇心。
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顾问施春风看来,人才总是各具特色的,不能用单一的数字来衡量人才,识别拔尖人才应该因人而异。
“拔尖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来构建良好的后天环境,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需要做的是减少学生的社会压力,支持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质疑和跳出思维定势,给予年轻人更多探索和实验的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我。”施春风说。
未来大师的培养离不开当代大师的引领,“拔尖计划”2.0版也强调了“大师引领”的重要作用。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深入实施导师制,吸引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国内外学术大师、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行业精英参与拔尖人才培养,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叫大师。拔尖人才的导师应该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大师,还要真正配得上‘师范’二字。”吴岩说。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