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中国地质大学(前北京地质学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组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系统最早发展海洋地质学科的单位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局限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我校海洋地质学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20世纪80年代以郝诒纯院士为首的研究集体相继在西沙海槽和冲绳海槽开展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李思田教授等则在莺歌海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海区承担研究项目,使我校较早地进入海洋油气勘探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校先后有6名科学家应邀国际海洋领域最高水平的大洋钻探项目(ODP和IODP)的科学调查,是国内参加该类调查人次最多的单位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学校学校基于“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一流大学”的战略考虑,将海洋科学学科的发展列入整体规划,以我校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湖北省重点学科-海洋地质为主要依托,通过“211”一、二期工程予以重点支持,学校将该学科确定为大力扶持的学科群之一,我校海洋地质学科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我校学者牵头或作为骨干成员主持或参加了海洋“863”高科技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自由申请项目、大洋协会项目、海洋油气总公司项目及大批省部级项目,在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海底快速化学探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边缘海构造演化、海洋热传输与气候环境变化、深海油气形成和赋存机制等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推动了学科建设。“211”三期工程建设中我校海洋科学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予以建设支持。
1999年4月26日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中心成立,2001年获得“海洋地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海洋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海洋地质”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和2008年“海洋地质”两度持续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学校设立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收“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2007年,我校“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被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基本构建了本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格局,形成了以“海洋地质”为主要特色并带动相关海洋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海洋科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成为了继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同济大学之后,第四个设立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同时,经过“211”二期工程学术梯队的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梯队合理、专业结构比较全面、研究力量比较雄厚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数年来开设有关海洋和海洋地质的理、工、文类课程30余门,招收培养各类学生240余名。在2006年全国50多个单位参评的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海洋地质学的排名为第5,在2007年的同类评比中排名第4。在2009年教育部主持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继续保持全国学科排名第四的位次。
我校“海洋地质”学科正通过与海洋其它分支学科的融合,形成既可全面体现海洋科学学科体系、又充分依托我校在海洋地学方面的优势并突出海洋地学特色的发展局面。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是(1)海洋地质与海底资源:南海海洋地质、深水油气勘探、海洋沉积学等;(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背景的沉积物识别综合标志、海底环境的流体-水合物实验系统和保真开采技术系统等;(3)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评价:钴结壳资源动态评价、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与海岸带国土资源调查;(4)大陆边缘盆地动力学;(5)海洋环境与地球化学:海洋元素分析测试新技术研究、海洋元素富集机制与成矿规律研究和海洋元素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与全球变化等。这些方向覆盖了海洋地质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理论研究上属于国际前沿,在应用开发上极具价值,对于我国长远能源供给和捍卫领海资源有巨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资源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0人,全部教师都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该系与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有关高校、科研部门有密切交流和合作关系,有许多教师有国外进修和合作科研的经历。目前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已经与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主体单位和重要的产业部门,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和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联合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为海洋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海洋地质资源勘探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快速发展。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