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研究生院《关于制定新增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增强硕士研究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以强化过程培养为重点,突出对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二、基本原则
(一)正确把握人文地理学学科、专业的内涵,本着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原则,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及我校培养实际为依据,反映国家、社会对人文地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学科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三)遵循研究生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文地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四)培养方案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方案修订为硕士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空间,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论文选题等进行有特色的安排。
(五)培养方案的制订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制定。
三、基本内容
(一)学科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时空与非时空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 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迫切需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级人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表达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GIS应用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管理与空间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
我院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4项,累计科研经费达1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各2项;。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较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及技术工作,或能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资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当代乃至未来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操作技能、实践应用并重。
2.硕士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学科方向导师组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研究生学术的创造性。
4.坚持采取理论、实践与技能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研讨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开放性教学,鼓励研究生开展读书会、讨论会和学术沙龙,参与课题研究,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科研精神。
5.有计划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访学。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但生源为跨学科、专业同等学力者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不得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
(五)研究方向
(1)遥感监测与分析
长期以来区域资源环境保护研究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和方向。但传统的研究因为受到时空数据可获得性的制约,大多数的研究均倾向于定性研究,而定量的研究很难进行。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兴起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利用遥感影像,不仅可以快速地获取大范围的空间信息,而且也可以获取过去一定时间的空间信息。利用这些不同时期的空间信息,我们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因此,3S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大大深化区域地理研究内涵,而且也可以促进区域地理研究更好地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今后本研究方向将重点围绕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开展资源、生态环境、灾害、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土壤盐渍化、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积极开展遥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遥感科学服务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多的标志性贡献。
(2)空间信息技术与分析
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GIS在本质上是对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在实际自然系统中,所有空间对象有机的融为一体,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是现有科学技术根本不可能模拟的。因此,抽象和分离是GIS描述空间实体的基本方法,这同时造成当人们用GIS进行多种要素的空间分析与应用时,必须设法准确恢复要素之间原有的内在耦合关系。当前,随着人们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增强,大量的空间数据蜂拥而来,如何有效的共享与集成成为GIS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这个研究方向体现了GIS空间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今后,本研究方向将在空间数据获取和预处理、空间尺度转换、空间信息探索分析及复杂信息反演和预报、水土流失模拟、环境污染模型、灾害预警模拟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区域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3)GIS方法与技术
随着GIS学科朝着社会化和产业化方向不断深化,如何将GIS理论与方法转化成为空间信息管理和决策辅助的技术手段,是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内容。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探索精神、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GIS设计人才而服务。培养相关人才参与设计与开发面向政府和行业管理的应用GIS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面向大众的城市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
今后,本研究方向将继续以宁夏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与开发为归宿,重点开展基于GIS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WebGIS技术、GIS中的计算技术及方法及GIS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从而为GIS技术在西北地区的拓展与培养欠发达地区GIS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原则
(1)理论课设置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强化训练课程。
2.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设置见附件1。
3.学分计算
第一外国语17学时计1学分(136学时),其它课程 17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34学时计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总学分为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35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5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
学位课课程:25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学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 (51学时) 3学分。
第一外国语(136学时) 8学分。
专业共同必修课共6学分。
研究方向课共6学分。
非学位课课程:10学分
选修课10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自然地理学原理、测量学、宁夏地理3门课程(不计学分)。
必修环节:4学分
(1)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2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①教学实践1学分。在第二学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方式包括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野外实习等,累计时间4周。教学实践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再次进行实践,再次实践成绩仍不合格者,按必修课程不及格处理,不得参加论文答辩。教学实践必须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②专业实习1学分。包括课程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两部分,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
课程实习0.5学分,包括《遥感原理与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等课程。每门课程实习时间为1-5天。课程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再次进行实习,再次实习成绩仍不合格者,按必修课程不及格处理,不得参加论文答辩。课程实习由任课教师编写实习方案和计划,并组织完成。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撰写提交实习报告一份,并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由任课教师给出实习成绩和评语。
专业综合实习0.5学分,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累计时间4周。由导师组确定实习方案和计划,每次实习指导老师不少于3人。专业综合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再次进行实习,再次实习成绩仍不合格者,按必修课程不及格处理,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实习结束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实习指导老师和学院做出相应书面鉴定。
(2)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6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汉字。
(3)学术报告1学分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十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其中至少参加一次区外学术报告会,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
创新能力3学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1)主持或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
(2)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一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3)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4)获得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发明人。
以上各项的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4. 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宁夏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用于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和培养目标等要求安排具体的学位论文工作。
(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1.科研
①遵循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杜绝剽窃、抄袭和其他学术不当行为。
②在学期间,每位研究生均须至少全程参加一项科研课题。须填写《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科研考核表》,并由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做出相应鉴定。
2.助管
为增强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在第二学年由学院安排助管,助管时间连续4周。助管结束后,填写《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助管考核表》,并由接受助管单位和部门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1.思想表现
按照《研究生工作手册》规定审查。
2.课程学习和中期考核
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和学分;通过宁夏大学学位英语考试(学位英语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通过中期考核。
3.科研
须满足以下四条中之一:
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的学科(专业)期刊(不包括增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
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211”工程或“985”高校学报(不包括增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
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并由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
④参编并出版著作,署名撰写2万字以上。
4.必修环节、创新能力和其他
完成必修环节、创新能力和其他规定。
5.学位论文
审查盲审和送审论文评阅意见。实行一票否决制。
上述1至5条中,其中任何一条不合格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上述1至5条规定,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