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交通运输系依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取得了学校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也是全国第一个本学科硕士点),1993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现有研究人员21人,教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4人,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已形成一支年轻化、老中青相结合、高中初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交通运输专业2003年又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专业主干课程“汽车运用工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是我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交通运输系研究领域覆盖交通运输的所有方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部委和省市及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有三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余项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三年来该学科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国际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5篇,有30多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已出版专著和教材48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项,获奖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获国家专利3项;转让及被采用项目10余项,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近十亿元,另外还有20余项研究课题正在按计划进行之中,科研经费达1600万元左右。试验设备精良,拥有占地450亩国内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投资500万元的AVL大型转鼓排放分析测试成套设备和汽车故障诊断检测系统、人-车-路-环境动态三维数字模拟系统、代用燃料发动机喷雾质量分析系统、润滑材料成分分析仪、在用油中有害粒子分析仪等,设备总资产达3000余万元。
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在道路交通安全,汽车节能与交通环境,车辆可靠性技术,诊断检测技术,道路运输系统规划,物流系统研究与规划,车用内燃机润滑机理,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研究,汽车新能源开发和代用燃料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同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博士学位研究方向
1)公路运输系统设计规划与管理
2)智能交通系统与智能车辆
3)新能源车辆技术与汽车节能
4)汽车排放污染防治与交通环境研究
5)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6)运输站场规划与管理
7)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
8)汽车润滑理论与可生物降解润滑材料研究
9)汽车检测技术研究
10)汽车后市场研究
2、硕士学位研究方向
1)运输系统与运输站场规划
2)物流系统研究
3)智能运输系统研究
4)交通安全研究
5)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
6)一体化运输理论与技术
7)交通能源与交通环境
8)可生物降解润滑材料研究
9)运输系统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10)汽车市场经营理论与策略
3、本科生培养
交通运输专业是以学习完善交通运输保障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综合效率和效益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其主要业务方向。培养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运输系统规划设计,运输市场开发,运输车辆技术使用、技术性能检测诊断与维修能力的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科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其主要业务范围是:
1)交通运输车辆技术性能检测、诊断、维修与技术使用;
2)运输车辆运用技术试验研究;
3)交通运输市场开发与经营;
4)交通运输组织、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
5)交通运输领域的教学、科研、试验及应用技术开发。
就业方向有交通运输管理和科研单位,交通运输企业,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汽车检测和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开发和销售,汽车试验场,交通运输科研院所和相关大专院校,近5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7%,所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西部倾斜,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将面临着更多区域性难题,国家在“十五”期间将投巨资支持西部交通科技研究。交通运输系凭借本学科所具有的特色研究基础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环境,积极开展重大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重点进行公路运输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许多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道路运输和公路建设项目,起到了重要技术指导作用,尤其是为西部大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行业好评。交通运输系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近年接待国内外专家来访30余人次,出国访问15人次。交通运输系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国内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系主任:陈焕江 电话:13619298091,电子邮箱:chhj@chd.edu.cn
副主任:王生昌 电话:13759978420,电子邮箱:wshch@chd.edu.cn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