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一、学科概况
有机化学是化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2004年开始,挂靠中科院理化所招收培养研究生;2008年以来,主要涵盖在所内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生,2012年连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一起,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本学科现有中级以上专职科研人员3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科研人员中获中科院、浙江省、宁波市人才计划支持,拥有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浙江省“****”4人;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拥有“宁波市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无机微纳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材料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已建成化学成份分析、分子结构表征、合成制备与纯化、理化性能检测以及其它辅助设备平台。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以有机分离和有机合成为基础,研究方向设置适宜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至今已形成有机合成与分析化学等5个在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对创新科技的需求,取得了海洋环境钢管桩全固含厚膜防护涂料研发、有机太阳电池标准材料P3HT的可控制备、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研究等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本学科已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10余个。与宁波市天衡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纳米医学造影材料实验室,共同推进MRI造影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与宁波远东化工集团公司联合共建催化剂技术工程中心,围绕“基本化工原料催化剂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目前本学科涵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已招收培养硕士生77名。
二、学科内涵与特色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包括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元素有机及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等分支。有机化学学科注重化学、药学、医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在综合运用各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构建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合成与生物活性筛选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等方面,具有明显学科交叉优势。本学科已经形成了有机合成与分析化学、有机功能涂层、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精细化学品催化、有机生物化学与光生物技术等5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
1、有机合成与分析化学
该学科方向从事医学造影剂、重金属离子检测、高效氮化物荧光粉、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及结构设计与修饰等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工作,并在食品、化学气体传感器在挥发性有机气体,以及爆炸物等涉及公共安全与环境安全检测应用方面部署开展了相关前瞻性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吴爱国研究员、黄庆研究员、解荣军研究员、许高杰研究员、朱锦研究员、付俊研究员、薛立新研究员、陈涛研究员林恒伟研究员、程亚军副研究员、刘小青副研究员、沈折玉副研究员。
2、有机功能涂层
该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包括有机功能涂层与涂料、海洋环境用防腐、润滑及防污降噪涂层材料与技术的研究等。拥有宁波市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在海洋建筑承力管桩无溶剂厚膜防护涂料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研发了钢管桩全固含厚膜防护涂料,开发了适用于海洋环境的低表面能无毒防污、减阻和防护涂层及用于海洋装备关键部件的抗磨涂层。钢管桩全固含厚膜防护涂料具备高硬度、高效防腐、出众抗阴级剥离力、可室温水下固化等特点,可直接施工于经过表面处理的基材上。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薛群基院士、陈建敏研究员、乌学东研究员、曾志翔副研究员。
3、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
该学科方向已经组建了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2个研发团队,主要设计并合成新型有机光电材料、制作有机光电器件。依托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光伏测试、有机光电等科研平台,在有机光伏(OPV)、有机发光显示技术(OLED)、导电高分子合成及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该学科团队在有机太阳电池标准材料P3HT的可控制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此化合物的电池效率达到4.3%,高于德国BASF公司商品化的P3HT性能。在OLED领域,开发出系列铱络合物有机发光材料,用旋涂方法加工的单层黄光器件的效率达到30cd/A,亮度16000cd/m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葛子义研究员、方俊锋研究员、酒同钢副研究员。
4、精细化学品催化
该学科方向主要开展精细化学品催化生产技术及新型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研究,旨在推进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催化生产技术、并在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和新催化工艺方面开展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精细化学品催化生产技术及催化剂研制;MOF催化CO2材料设计;氧传感器与三效催化;催化重整制氢与无机膜催化。该学科团队采用涓流床多相催化加氢生产工艺,用蛋壳型催化剂催化加氢制备CLT酸,在现有设备上实现了95%以上的高转化率连续化加氢制备CLT酸,所制备的成品CLT酸副产物少,产品性状优良。目前正在开展中试放大实验,技术已相对成熟。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周生虎研究员、陈亮研究员、张建研究员、尹宏峰研究员、黄爱生研究员、孔春龙副研究员、张秋菊副研究员。
5、有机生物化学与光生物技术
该学科方向研究重点是以海洋藻类生物质为原材料,利用化学催化、生物发酵等方式,将藻类生物质中的糖类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同时将剩余的无机物质用作可生物有机化肥,同时结合藻类生物质具有环境治理和修复的特点,最终实现集水环境治理、燃料和生物基产品生产和生物有机化肥为一体的关键技术研发,为将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光合作用固碳、产油和产氢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是该学科方向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旨在为将来能源微藻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杨春虹研究员、张亚杰副研究员。
三、培养对象与目标
有机化学学科培养对象须较系统地掌握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分离方法及技术,能熟练运用合成技术及各种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课题研究与创新能力。
本学科着力培养学科知识全面,综合应用能力强,国家亟需的有机化学学科的科技研发人才。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实践,以开展有机合成等相关领域关键或共性技术攻关和实现系统集成,形成工程化技术为依托,基本形成3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基础性课题培养一批从事有机化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科研人才,结合应用技术课题培养一批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人才,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培养一批懂业务、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