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北工大新增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访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雨竹
北京工业大学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市属重点大学。北工大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雨竹。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多少硕士生?有无新增专业?
李雨竹: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40人左右,其中学硕约1060人,专硕约98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公布为准。招生学科涉及理、工、经、管、文、法、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35个学科,以及工程硕士等10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涵盖19个工程领域。关于2017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考生可登录北工大研招网查询。
2017年学校新增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专业代码:085216)招生,包含工业催化、化工膜分离技术、多孔材料合成与应用、环境电化学与应用、生物分析与应用及精细有机化工等6个研究方向。
记者:从今年的录取结果来看,学校2016年研考录取情况怎样?
李雨竹:2016年学校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40人,较上一年度略有增长。其中学硕与专硕比例接近1∶1。
从2016年报考学科来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占据56个招生学科与专业学位的前5名。学校近三年的平均考录比为3.0∶1。随着学校学科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及社会对于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研究生报考总人数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录比达3.2∶1。
考生在全面了解当前社会需求、学校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特色等情况的基础之上,还可重点关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等交叉性质的招生学科,以及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北京未来网络高精尖创新中心等研究院所。
记者:学校有哪些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李雨竹:学校重视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了一批包括“973”计划、“863”计划在内的重大、重点项目。拥有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作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之一的“研究生工程实训平台”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设定政策、制度,投入大量经费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研究生科技基金”等项目,鼓励研究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学校形成了“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保障质量”的研究生培养特色,建立了“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通过师生大团队在科研大平台上承担科研大项目、大工程培养研究生。借助团队模式,提升导师队伍整体水平;依靠团队力量,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团队要求,使师生向高标准看齐;通过团队交流,形成学术氛围;开展长短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北工大研究生的风采。
学校硕士研究生中,25%左右享受每年8000元基础奖学金,其余硕士生享受每年4000元基础奖学金(定向就业生除外)。同时,学校每年发给每名硕士研究生8400元(定向就业除外),导师根据学习和工作表现每年发给每名硕士研究生1200—3600元。此外,学校还有各类学业奖学金,如科技创新奖、学习优秀奖、优秀研究生奖、励志奖、社会工作奖、科技之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覆盖面达100%。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李雨竹:北京工业大学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北京地区示范性就业中心。近年来,学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八成毕业生在北京就业。硕士生去向以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升学或出国深造为主。
记者:对于报考贵校的考生,您有什么建议?考生要如何选择专业?
李雨竹:建议考生勤积累、重探索,着重强化外语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欢迎考生参与学校每年7月举办的全国优秀大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在科研实践中增进对学校、学科以及指导教师的深入了解。考生也可关注学校夏令营-研考微信公众号(bjut_yankao),随时掌握最新信息。
学校2017年研究生招生的各类信息,包括各专业拟招人数,近三年考试分数线、报考情况以及考试大纲等内容,均会在校研招网站公布。考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与所报考单位的总体情况,方可胸有成竹。
专业本身无冷热之分。冷门专业可能有“热门”前景,能力提升才是关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专业基础、学术和职业发展需求和学科学术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后,再确定自己选择哪个专业。学科交叉是当前众多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研究的现状,有志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要注意了解目标学科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必要时在大学阶段完成选修,不可盲目。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