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如下: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要求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计算思维能力,包括模型化、形式化的逻辑思维与抽象能力;
2、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包括掌握重要的算法设计策略、并行算法设计策略、分布式算法设计策略,以及对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进行分析;
3、技术工程能力,包括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
4、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创新能力的积累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5、掌握一种外国语,具有较为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年限为3年
二. 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计算机网络
研究利用MSC模型的线性化自动抽取协议属性的方法,研究网络协议的描述和验证问题,研究网络协议测试理论和网络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开发网络系统自动测试工具。
研究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无线城域网(IEEE 802.16)、无线网状网(IEEE 802.11s)、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技术,开展网络协议设计、网络管理、网络性能分析、流量控制、网络安全等关键问题研究,使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中。
本方向是本学科点起步最早的研究方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等多项项目的支撑,在上述研究内容上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开发的网络系统自动测试工具应用到企事业的大型网络系统中,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科技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基础,在未来的信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只有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网络人才,才能推动计算机应用在我区的进一步发 展,为我区发展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提供支撑和保障。
2.研究方向之二:智能信息处理
本方向主要围绕语言、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的理解、识别、检索与挖掘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1)蒙古文(语)的智能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蒙古文文字识别、蒙古语语音识别、蒙古语语音合成以及蒙古语相关的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2)图像的识别与理解。主要包括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识别、足迹与其他生物特征的分析识别、医学图像的分析与辅助诊断等;(3)智能计算模型及其优化。深入研究统计学习方法和模型技术,研究各种智能计算模型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和优化技术;(4)海量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以面向专业领域为背景,研究大型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技术;(5)信息检索。以语言文本信息为处理对象,研究文本信息的内容特征提取、过滤和检索技术。
本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社会需求和学科支撑,尤其是在蒙古文的信息处理方面,历年来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自治区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完成蒙古文输入法、字库、词典、文字识别系统等多项成果并得到了商业应用,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优势,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处理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载体,本研究方向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研究领域同自治区的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其研究成果和培养的人才对推动国家和自治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研究方向之三:软件工程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协同软件工程、模型驱动的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技术。(1)研究协同软件工程方法、协同工作技术、分布式协同环境,支持大规模的协同应用过程建模、验证和实现。包括工作流管理技术,基于形式工具的过程描述和验证技术,以及到电子商务工作流、网格工作流等系统的应用,解决分布式团队合作中体现的协同性。(2)研究模型驱动架构(MDA)下的软件工程理论和技术,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基础的模型转换技术并开发相应的支撑工具;探索解决如何将模型作为贯穿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主体产品问题等。(3)研究大型软件的开发技术,优化成熟的以及流行的大型软件架构建设方法,包括大型数据库建设方法、网络环境建设方法、应用服务器建设方法等。基于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如组件技术等,提出更简单适用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开发工具。
特色是将协同工作、模型驱动的理论和技术与软件工程的方法结合起来,并基于形式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
4.研究方向之四:分布式系统与测试工程
本方向研究分布式软件系统的建模;模型驱动的测试方法研究、测试驱动的开发方法研究、基于软件可靠性要求的测试方法研究,和基于可信计算的测试新方法的探索。侧重于基于形式化方法建模,然后基于形式模型进行分布式软件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基于形式模型进行测试方法的研究,力求较高的测试效率;对未来发展的可靠和可信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测试方法进行探索。
特色是本研究方向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专门制定的既有理论研究又有较强工程活动要求的一个方向,在理论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国家级、863、中欧合作项目、内蒙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的支持,在形式化描述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在测试工程方面,研发了网络测试工具,并已经完成路由协议RIP、OSPF、BGP的IPv4与IPv6的一致性测试工作。完成了一款Web测试工具,并投入使用,获得较好的效果。
我国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软件以及测试行业的发展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加快对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相关行业的发展的竞争,加快国家的现代化步伐。
5.研究方向之五:算法与软件理论
本方向的研究侧重计算理论,即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应用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其中与工程实践有着明显联系的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自动机与语言,可计算性与算法复杂性,有穷自动机和正则表达式,NP完全性等问题。
计算机软件可概括为程序、数据和文档三个方面,算法为之提供可解规则的过程描述。因此,算法与软件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使用基于数学的方法构造更加优秀的软件,以充分解决应用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6.研究方向之六:并行处理及应用
并行计算机系统提供了高性能的计算环境,是一个国家计算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方向主要从并行应用的角度研究影响并行处理效率的关键问题:如负载平衡、通信的设计策略及影响I/O性能的I/O设计策略等。设计高效的并行算法以解决具有大规模计算量的应用问题。对高效的并行应用算法中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进行一般化,提出设计高效并行算法的理论方法。研究并行处理环境及工具,主要研究开发机群并行系统及网格并行计算环境的管理软件和系统软件。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这两类并行计算环境下的负载平衡、任务调度、通信策略及高性能的I/O管理问题, 在系统方面,主要研究并行编译系统、 并行文件系统、网格资源的系统管理工具。并行处理应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合作的研究方向,结合其他我们的研究队伍在以上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
7.研究方向之七: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Microprocessor architecture)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主要涉及处理器内部各功能部件的设计、性能评估、系统建模,以及和软件相关的编程模型等内容。
本研究方向针对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超标量处理器体系结构,片内多核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层次设计,分支预测器等, 以及微处理器温度,功耗等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针对性强,技术密集且更新快,其研究成果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系统的研究实践与学习,将对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全面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本研究方向将为学生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8.研究方向之八: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嵌入式体系结构及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数字系统设计及EDA开发平台。选择合适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其外围电路中某些非专用或非通用的功能模块,采用可编程器件,利用EDA技术进行设计。对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剪裁,设计出好的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操作界面,使嵌入式系统在软件方面具有界面美观、应用灵活、功能强大等优点。在嵌入式系统中采用硬件与软件协同工作的设计思想,设计性/价比较高的电子产品。将嵌入式系统和EDA应用技术结合起来,研究、掌握一套全新完整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具有新颖实用的数字化智能产品。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大量从事与该研究方向有关的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最低40学分(含教学实习2学分)
公共学位课 须修 2 门: 12 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2 门: 8 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3 门: 9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须参加 6 次: 1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 3~4 门: 8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 2 分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