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十几年前,随着香港回归,特区政府放开对内地人进入香港读书和工作的政策,大批内地的年轻人开始涌向香港寻梦,随即产生了“港漂”一族。如今,在香港与内地差别愈来愈小的今天,每年那些前赴后继的“港漂”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呢?近日,香港媒体对此进
行了调查报道,而结果则多少会令那些仍怀揣这一梦想的后继者们感到一丝迷茫……
“工作狂”文化与蜗居生活
如今,众多的“八零九零后”学子都抱着莫大抱负赴港求学,然而,实际境况却未必如想象般理想。去年毕业于浸大国际新闻硕士课程的吴彤炜,便是其中一例。两年前,她于内地大学修毕英文学位,希望到港吸收不同人生经验,不过,后来她却发现本地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且大部分媒体对聘请内地毕业生多少还是有所保留,她随即调整心态,到一家媒体投资公司当总裁助理。
最近吴彤炜又转至一家唱片公司任网络宣传,月薪9000元。她坦言待遇并不理想,但已比之前的8000元高,而难以适应港人“工作狂”文化,则是其转职主因,“虽是行政职务,亦要不时加班,甚至凌晨1时才下班,当时的工作量令我有很大压力,真的吃不消”。
因年幼时已到广东居住,能操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吴彤炜庆幸自己沟通方面较大部分非本地生要好,但居住环境却始终让她大感困扰。去年毕业后,吴彤炜与朋友于黄大仙合租一旧楼单位,面积只及其内地旧居的1/4。挤压的感觉令房子内的问题加倍放大,“就像厨房墙壁,即使不特别留意,也总会见到其不时在剥落……”她笑言,现时每次回家乡均特意买一些辣椒酱带回港,以慰对老家的怀念,说时却闪过一丝落寞神情。
即便如此,吴彤炜坦言自己还是不甘于一辈子留守在家乡:“如现时回去,我想该可以找到电视台新闻工作,但是总不能一世留在内地发展,要到外面世界闯闯,开阔眼界!”为此她还在积极融入香港文化。
吴彤炜并不打算短期内返回内地,无意成为“1年弃港”的一分子,但到底会留下2年、3年或更长时间,甚至会否“落地生根”,则是连她自己也未想得清的“问号”,“香港的楼价太贵,只是一直打工,不知何时才能拥有自己的物业;再者这里空间真的很小,居住环境不舒适,如果要组织家庭,很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
毕业后半年求职面试逾30次
相比吴彤炜,来自厦门大学、去年于中文大学全球传播硕士课程毕业的陈蔚蔚,因不太懂广东话,其求职经历则出现更多挫败,“毕业后半年,求职面试逾30次,都未能觅得理想工作;其后试过到商业机构任职,但每晚都要超时工作至晚上10至11时,做了3星期已吃不消”。
陈蔚蔚认为,因未能操流利广东话,即使拥有硕士学历应聘时亦不会“加分”,她说:“与港生一同面试时,语言障碍必然影响表现。除非工作性质要长期与内地联系,否则雇主多认定内地生不会长期留港,只愿意开放短期职位,即使是大公司,亦多倾向选择香港学生……”
香港的国际化环境,对不少内地生可说是一展抱负的平台,但曾于南京大学修读英语学士、2008年浸大传理学硕士毕业的Emily,却最终加入“弃港”行列。现时她已回流深圳,于一家英国公司任职公关。她坦言,虽然现时月薪只有5000元,但亦能够应付日常生活,感觉比在港时好,“香港虽然很有活力,但亦太过紧张了”。于浸大毕业后,Emily到本地一双语杂志社任记者,但只工作了两个月便离职。除了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薪酬水平亦让Emily感到为难,“当时月入9000元,在同学中算低。在香港生活指数高,租房子用了3000元,交通费1000多元,加上日常开支约2000元,除了工作,便鲜有其他消遣。”
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群高学历的“港漂”,毕业后即便成功就业,也往往会遭遇重重问题,最终致使多达40%的人在“试验式”留港1年后,毅然放弃为签证续期,告别香江。统计显示,尽管九成在港就读的内地生希望毕业后能够留港工作,但他们实际留港就业率不足18%。
统计显示,工时长、经常加班至深夜;居住环境挤迫,难以适应;语言不通,社交不能融入;产业过度集中,欠缺发挥机会;生活成本高,影响生活质素,成为导致众多“港漂”弃港而去的几大主因。
非本地研究生留港人数锐减
1998年,香港赛马会捐款逾一亿,赞助数十名内地应届高考生获全额奖学金入读香港各大学,从此开启了“港漂”之门。2001年,香港政府允许在港就读的内地生毕业后留港工作,由此掀起了此后10年的香港留学热。
统计显示,2001年,赴港就读大学的内地学生人数只有约1000人,此后数字每年递增,至2007年,每年内地新生入读本港大学人数已经超过6000人。连同硕士课程,至2010年内地新生已超过10000人。截至目前,估计“港漂”(正在香港就读各级大学的内地学生和2001年后一直留港工作的内地专才)已超过40000人。
然而,据香港媒体近日报道,香港大学2010年毕业的非本地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只有5成非本地研究生愿意留守香港继续工作,较2009年减少约27个百分点。反之,毕业后选择到内地工作的非本地研究生则大幅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对于香港难以吸引非本地生留港发展,港大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就业总监陈秉光表示,香港科研机构已积极挽留人才,但近年内地研究院校及机构发展急速增长,吸引大批人才回流发展。“不是香港发展落后,而是内地发展的确非常急速”。
专家建议先解决劳工权益问题
事实上,这些年来港府在吸引内地人才方面也确实一直在尽心竭力。2003年,“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颁布,至今有逾两万内地专业人才循此计划从内地直接赴港就业。2006年,“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颁布,进一步引入国内优秀人才。2008年,香港入境处更是推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放宽在港内地毕业生无条件留港一年。
然而,这群“港漂”一族愿意留下的却并不多,根据香港文汇报的统计数据,签证续期的比例只有60.4%,这意味着在这批高学历人才中,有多达4成人在留港1年后即选择“弃港”而去,以人数计近两年内已有逾2400人。
针对“港漂”大量流失的现象,香港立法会议员黄宜弘早在2009年就曾指出,各部门都应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考虑怎样为香港留住人才,避免部分人才因“水土不服”或其他原因而流失。“为了尽快摆脱金融海啸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促请政府全面检讨人才资源政策,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引进与培训并重,发挥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作用,使香港成为一块"人才磁石"”。
近日,香港多名学者及专家亦纷纷指出,之所以导致“港漂”流失,主因是香港普遍工时过长,经济发展又过度集中于金融与地产业,年轻人容易因欠缺足够发展空间而感到失望。另一方面,香港在生活文化上亦存在一定的排外心态,非本地生难以短期内建立人际与社交关系,加上内地经济起飞,吸引越来越多人才回流。
对此,曾深入研究香港与内地人才交流的浸大传播系教授马成龙认为,当局应先解决劳工权益问题,始能阻止人才流失。他表示,“刚毕业的非本地生,本已面对不会广东话的障碍,求职不容易,若工时太长太辛苦致令没有社交,回到家中又没有亲人,难免很快觉得心灰。”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