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去年暑假期间,BBC二台晚间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爆了关于教育方式的舆论热潮。存在争论自然就没有绝对的对错,谁知一年过去,前几天英国直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选择——英格兰8000所小学将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模式”。英国教育部决定,在未来4年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改善该国数学教学,并保障“中国模式”的推广。
对于常年被批判死板、僵化、不科学的中国教育模式来说,突然得到这样的肯定,可谓是“幸福来的太突然”。更容易让人产生 “中国教育模式更优秀”的想法。可是,中式教育真的是就此赢了吗?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片面的看待,而应该把事情从头到尾进行综合考虑。
一个纪录片引发的争论
2015年8月,全三集的BBC中国式教学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又名《中国教师大战英国熊孩子》)播出,讲述的是一个在英国学校进行的教育实验,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博亨特学校对5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四周中国式教学。
纪录片里,英国学生被要求穿着特别的制服,每天7点开始上课。一天12小时中,有两次进餐休息时间。课程集中于记笔记和背诵,有时进行小组练习。每周有一次升旗仪式。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打扫教室。结果是,中国老师对英国学生作出很差的评语:无礼、懒惰以及被福利宠坏了。而学生们糟糕的纪律性和课堂表现也引来很多吐槽。
关
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同时在中国和英国展开。
中式教育赢在哪?
英国人对于中国教育的关注很大程度源于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一个由经合组织在2000年开始三年一次的15岁左右完成基础教育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测试。中国上海在2009年各科均列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惊讶了整个西方社会。而英国没有任何科目进入前20名,上海15岁学生的数学能力比英国学生领先3年。
因此,英国教育部负责学校改革的国务大臣吉布12日宣布,“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格兰的标准教育模式。而美国的纪录片《等待超人》也在探讨美国公立学校里种种弊端,检讨为什么美国的教育如此停滞不前。西方人在坚持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几十年后,开始深刻的反思。
一次获胜只是一个开始
当我们因为这种种原因为对中国的教育模式越发自信的时候,不妨再了解一下另一部教育比较纪录片——《丹麦9年Z班V.S.初三13班》。2014年,备受PISA测试打击的丹麦人拉了一个丹麦电视台的摄制组,跑到中国哈尔滨的一所中学,拍摄了这部纪录片。虽然在测试中,中国学生除英语外,在数学、阅读、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方面都大获全胜,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与中国尖子生众口一词的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同的是,丹麦的几位尖子生对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规划,而这种规划是建立在他们对自己兴趣和人生目的的探索基础上。丹麦的父母在采访中表示支持孩子的梦想,而不在乎他们是否拥有好成绩好学历。这也与中国尖子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形成鲜明对比。
只要直接教学的内容是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直接教学会相当有效。但是,林语堂所称为的知识鉴赏力,却需要更加独立的思维,而非知识的纯积累。中国教育强调纪律,鼓励竞争;英国式教育崇尚个性,因材施教。东西方在教学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想要让学生全面成长,既需要像中国这种让学生意识到个体必须在群体中生存、个体在有时候需要服从群体、学习理解、接纳和尊重他人的集体教育方式;也需要像英国那种个人主义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独特价值、主动探索自己的天命所在、实现自己的独一无二人生,而非盲目跟从家长和教师的价值观,从而丢失了自己的人生。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