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第一节激励的性质
一.激励与行为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效价: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期望值: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
二.内因与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根据此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成是其自身特点(P)及其所处环境(E)的函数
B=f(P、E)因此,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既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要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
第二节激励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2个基本观点
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
2.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出现
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一)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等。
(二)安全的需要——1:现在的安全需要。如:就业保障2:未来的安全需要。如:失业后的生活保障
(三)社交的需要——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在感情上有所归属
(四)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希望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理想。
根据上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人类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等特征。
二.期望理论——弗鲁姆
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
1.努力——绩效的关系。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绩效水平?
2.绩效——奖赏的关系。当达到这一水平时,会得到什么样的奖赏?
3.奖赏——个人目标的关系。这一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的目标?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他认为每一员工都在需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感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感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三.公平理论——亚当斯1960
认为:人们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纵向比较: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四.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至消失
(一)正强化
——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连续的,固定的强化2.间断的,时间和数量不固定的强化
(二)负强化
——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实际上,不进行正强化也是一种负强化。
五.激励模式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概率的影响
2.个人实际达到的绩效不仅取决于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大小,以及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的程度的影响
3.个人所应得到的报酬应当以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管评估因素
4.个人对于受到的奖励是否满足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
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第三节激励实务
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出来激励实务时,必须针对部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常用的主要有四种: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
工作激励: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成果激励:在正确评估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职工以合理奖惩,保证职工行为的良性循环
批评激励:通过批评来激发职工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
培训教育激励: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知识培训,来增强其进取精神
一.委以恰当工作,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1.工作的分配要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
2.工作的分配要能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二.正确评价工作成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
三.掌握批评武器,化消极为积极
1.明确批评目的2.了解错误的事实3.注意批评的方法4.注意批评的效果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进去精神
来源未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资讯、文章等均为转载,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注明“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的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获得相应许可。
联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扫码关注
了解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