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创建于1956年9月,是我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型研究所。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电子所现有在职职工900人,其中科技人员60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2人,并已形成了两大支柱和五大重点方向;两大支柱分别是微波成像技术和微波电真空技术,五个重点方向分别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电磁探测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FPGA芯片技术和MEMS传感器技术。研究所下设10个研究部门,分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两大类,其中,应用基础研究机构包括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和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院重点实验室;高技术研究机构由空间行波管研发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和可编程芯片与系统研究室组成。
在微波成像技术方面,电子所于1979年9月17日获取了我国第一幅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时至今日,电子所已发展成为国内星载SAR、机载SAR以及遥感信息处理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在微波电真空器件方面,电子所研制的器件已成功应用于卫星、雷达、火箭和大科学装置等整机系统,其中大功率速调管和空间行波管研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电子所已成为我国微波电真空器件研制和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电子所的卫星遥感地面处理系统技术、总体技术以及卫星遥感图像解译的业务化应用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球探测方面,面向国家需求,正在开展嫦娥三号测月雷达、探地雷达、穿墙成像雷达、地球物理电磁勘探装备、电离层探测与成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的高重复频率脉冲CO2激光研究、高功率可调谐脉冲CO2激光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可编程信号处理器间与技术方面,电子所自主研发成功大规模FPGA芯片“彗星1号”和“彗星2号”及其应用软件,处于国内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研究的领先地位;电子所研制的电场传感器、SPR生化分析系统、小型固态pH传感器、生化微传感器集成芯片系统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自建所以来,电子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
电子所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46人;在读研究生共471名,其中博士生215人,硕士生256人;在站博士后3人。
电子所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与电子所进行国际互访的专家学者达百余人次。电子所多次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和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电子所编辑出版的《电子与信息学报》、《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在国内外发行,享有较高的声誉。此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线路与系统分会和中国质量协会科学技术分会挂靠在电子所,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来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改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质量工作。
电子所始终致力于在其各个研究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今后,电子所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努力的工作,为电子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做出新贡献。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