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1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24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复试面试模拟体验包(1次)
2024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复试特训班[1V1材料修改+面试模拟+听口纠音]
根据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预测,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该学院将有部分调剂名额,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符合国家调剂政策的优秀考生调剂到该学院继续深造。
一、专业方向要求
1、调剂要求:本科专业为医学和理学的考生
2.专业名称: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理学
3.研究方向:详见http://jc.gxmu.edu.cn/nzcms_list_news.asp?id=766&sort_id=752
学院代码
|
学院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导师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1心血管生理与药理
|
莫书荣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2心血管疾病基础与药理
|
谢露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3生物物理与激光生物学
|
莫华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4海洋药物研究
|
庞辉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5不孕不育机制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
|
梁志锋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6糖尿病发病机制;心脏保护机制;肿瘤机制
|
黄勤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3
|
生理学
|
07衰老与相关疾病
|
黎静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5
|
微生物学
|
01分子病毒学或病毒抗肿瘤
|
樊晓晖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05
|
微生物学
|
021.新发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2.鼻咽癌基因组学
|
张增峰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1单基因遗传病,医学遗传学
|
袁志刚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2蛇毒蛋白的抗癌效应和机制
|
胡启平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3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
|
吴耀生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4肿瘤抗原分子生物学学
|
周素芳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5蛇毒活性蛋白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药理学研究
|
张学荣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6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诊断
|
凌敏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7基因工程,病原分子生物学
|
蓝秀万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8肿瘤免疫,植物凝集素的开发应用研究
|
曾麒燕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癌中的作用
|
林文珍
|
001
|
基础医学院
|
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10肿瘤标志物,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
|
黄元姣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11.成年脑神经发生与学习记忆变化的相互关系2.发育神经内分泌疾
|
郭灵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2肿瘤免疫与肿瘤分子生物学
|
罗国容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3肿瘤分子生物学
|
谢小薰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4干细胞基础与应用基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
陈维平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5神经生物学、神经毒理学
|
杨伯宁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6应用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
|
韦力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7体质人类学、人体组成学、人类群体遗传学
|
邓琼英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8肿瘤分子生物学
|
莫发荣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1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09生殖医学,优生与遗传
|
谢丹尼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2
|
免疫学
|
01天然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机制及其免疫调节剂的研制与开发
|
冷静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2
|
免疫学
|
02肿瘤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
|
卢小玲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2
|
免疫学
|
03肿瘤生物靶向治疗
|
赵永祥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1病毒抗肿瘤机制
|
樊晓晖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21.鼻咽癌全基因组学研究;2.新发呼吸道病毒传染性疾病基础与临
|
张增峰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3病毒性肝炎与肝癌防治研究
|
方钟燎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4新发寄生虫病的防治与研究
|
黎学铭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5分子寄生虫学
|
石焕焕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6华支睾吸虫功能基因组学
|
李艳文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3
|
病原生物学
|
07原虫免疫学
|
刘登宇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1心血管疾病基础与药理
|
谢露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2不孕不育机制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
|
梁志锋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3代谢综合征分子遗传学
|
潘尚领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4老年相关疾病
|
彭均华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5肿瘤干细胞与免疫抑制药物研发
|
邝晓聪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6心血管病理生理学;代谢综合征分子遗传学
|
刘承武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04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07蛋白质组学、泌尿外肿瘤
|
杨小丽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1单基因遗传病,医学遗传学
|
袁志刚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2蛇毒蛋白抗癌效应和机制研究
|
胡启平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3中药复方应用研究
|
吴耀生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4肿瘤抗原分子生物学学
|
周素芳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5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诊断
|
凌敏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6病原分子生物学
|
蓝秀万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7肿瘤免疫,植物凝集素的开发应用研究
|
曾麒燕
|
001
|
基础医学院
|
1001Z1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08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癌中的作用
|
林文珍
|
二、学位点介绍
(一)基础医学学科学位点:
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个三级学科
(1)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学科成立于1935年,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0年又成为广西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00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西首批精品课程,2005年成为广西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2013年被评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先后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名,广西教育系统模范2名,国家特殊津贴3名,全国人大代表1名。
目前,本学科拥有教授8人(其中外聘1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助教2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一批培养对象1人。在科研上,针对广西区域性疾病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形成3个长期的稳定研究方向:①神经生物学从功能学、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研究锰中毒(广西常见职业病)、放射性损伤和海洛因成瘾(广西高发病)对神经系统影响及防治的机制;②人类学是国内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主要涉及广西少数民族体质、民族体成分与疾病关系等研究以及广西少数民族分子人类学等研究;③临床应用解剖学利用学科丰富的尸体标本资源与各医院的外科医生一起探讨新的手术入路和方式,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课题,省厅级课题15项,主编/参编教材15部,发表论文约100篇,其中SCI收录3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奖、三等奖各1项。
(2)组织胚胎学
本学科成立于解放初期,是较早获得博士点授予权(2000年)、“广西重点学科”(2005年)、“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的学科。教学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组织胚胎学”先后获得四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项目(2013年)。
目前,学科逐步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学风端正、团结合作、结构合理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58.3%。5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5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生导师2人。1名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教师被获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名教师成为2010年广西科技厅创新团队及2012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骨干成员,1名教师获得广西高校“十百千人才工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发展的3个科学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学。该方向主要涉及广西高发性疾病(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原癌基因、组织细胞培养等方面的研究。(2)肿瘤分子生物学。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癌-睾丸抗原,在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疫苗、深入认识由生殖细胞发育障碍所至的不育症都具有学术意义和开发价值。(3)干细胞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该方向包括饲养层技术的研究,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及分化诱导的研究,组织工程研究等。
近5年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①肝癌细胞中癌-睾丸抗原OY-TES-1的生物学及免疫学功能初探,NO:30760055;②肿瘤相关抗原GCF2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NO:81060168;③细胞周期蛋白Cdc25C在肝癌中的生物学与免疫学功能研究,NO:81160824;④去甲基化增强OY-TES-1表达及特异性CTL杀伤肝癌细胞的研究,NO:81360371;⑤癌-睾丸抗原OY-TES-1对脑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抗体血清学分析,NO:81360374),省部、厅级项目10项,科研经费总量3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近百篇,省级科研获奖2项。
2.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级学科
病理学(见第一临床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
本学科于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在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全部教师均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硕士点导师队伍中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导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人才培养上,二十多年以来培养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四十多名,培养的学生在教学、科研以及医疗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2人,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人。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已形成了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队伍。本学科先后在中草药与炎症、机体免疫、肿瘤干细胞分化、人类长寿与衰老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获得较好成果。尤其是近十年来,本教研室结合广西地区的地域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巴马地区长寿群体的分子遗传学和广西主要民族群体的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为龙头,带动衰老相关性疾病、原发性肝癌分子机制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科研方向,近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分别为2008年,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体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的研究,25万元;2011年,广西巴马地区长寿群体的认知状况调查及认知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55万元;2013年,广西巴马长寿家系白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与炎性衰老的相关性研究,48万元)、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博士启动基金课题5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在衰老研究和分子人类学等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与上海复旦、美国耶鲁、华盛顿和英国纽卡斯尔等大学均有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
3.病原生物学学
病原生物学学科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两个三级学科
(1)医学微生物学
本学科于198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批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3年获广西高校重点学科。
目前,学科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奋发向上的学术队伍。共有教授及相当职称4人:其中包括本校在编教授2人,外单位特聘岗位教授1名(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发呼吸道病毒传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特聘教授)、广西CDC兼职教授1名;在编副高职称3名,包括副教授1名和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其中外单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外单位兼职导师2人);讲师5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本校在编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针对广西区域性疾病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下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病毒抗肿瘤及机制研究;2.流感病毒进化及跨种间传播的研究;3.抗呼吸道疾病病原感染的研究。科研条件成效显著,首先,学校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为学科提供开展微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条件;其次,2005年与香港大学的建立科研合作,先后投入200万经费建立专业实验室之-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研究室,2012年获广西第二批特聘专家岗位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室;第三,在“十二五”期间,学科计划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设专项共200万经费,建设病原生物学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2004年以来,该们与香港大学建立长期的研究合作关系;此外,还与韩国、日本、台湾、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有学术交流。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重要二级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尤其是广西地处亚热带,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区,病原生物学学科为保障广西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从事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治高素质和高层次人才。30多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1人,毕业获得硕士学位7人。
(2)人体寄生虫学
本学科于198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批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7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获广西高校重点学科。
学科逐步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学风端正、团结合作、结构合理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现有在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及相当职称4人(本校在编教授2人,广西CDC兼职教授2名);在编副高职称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外单位兼职导师2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本校在编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人。
在科学研究上,针对广西区域性疾病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主要形成以下3个研究方向:1、分子寄生虫学研究:该方向主要从分子水平上对寄生虫的分类学及致病机制研究;2、蠕虫生物学与蠕虫病:该方向主要从蠕虫的生物学层面探讨蠕虫病的发生发展流行与防控;3、机会致病原虫研究:该方向主要对广西常见的机会致病原虫如弓形虫、人芽囊原虫进行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此外,近五年来所获质量工程项目1项,近五年参编教材5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在人才培养上,30多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并在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2人。在科研条件建设上,学校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为学科提供开展病原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学科计划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设专项共200万经费,建设病原生物学专业实验室。在学术交流上,2004年以来,该们与韩国、台湾、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有学术交流。在社会服务上,人体寄生虫学是基础医学重要三级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尤其是广西地处亚热带,系寄生虫病高发区,本学科为保障广西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从事寄生虫病防治高素质和高层次人才。
4.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本校第一批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本专业现有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为精良的导师队伍。本学科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1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0人,65%具有博士学位,95%以上拥有硕士学位,40岁以下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30%。学科队伍中,有9人为留学回国人员,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本学科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所在的的团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已经形成了以回国学者和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研究队伍。
结合广西区域地方特色开展科学研究,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如下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广西高发肿瘤标记物鉴定及其分子机制;广西特产药用植物分子鉴定及其药效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与应用;遗传病及地方性特色病的分子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类基金的支持下,上述研究领域均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共27项,省级基金资助27项,研究经费共计1298万元,发表SCI论文33篇,省部级科研进步奖3项。
5.免疫学
本学科于201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3年,“免疫学”学科获教育厅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该学科拥有稳定合理的学术队伍和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免疫学学科共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2人,技术员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0人。其中“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名,广西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1名,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
本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免疫导弹治疗肝癌”进行单克隆抗体携带抗癌药物治疗肝癌的研究,发展到今天的肿瘤生物靶向诊治研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本学科目前形成了三个稳定和集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免疫治疗和免疫诊断。(1)肿瘤免疫:研究如何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排斥,增强宿主的抗肿瘤免疫效应。(2)免疫治疗:利用移植排斥反应的原理研制抗肿瘤疫苗,为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3)免疫诊断:研究筛选出与免疫诊断相关的标记分子,研制新型免疫诊断的载体材料和制剂。
近5年来,学科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27项,科研经费总量近一千万元。其中“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其中有四十多篇被SCI收录。
(二)生物学学位点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第一批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本专业现有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为精良的导师队伍。本学科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1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0人,65%具有博士学位,95%以上拥有硕士学位,40岁以下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30%。学科队伍中,有9人为留学回国人员,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本学科是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所在的的团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已经形成了以回国学者和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为主体的学术研究队伍。
结合广西区域地方特色开展科学研究,本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如下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广西高发肿瘤标记物鉴定及其分子机制;广西特产药用植物分子鉴定及其药效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与应用;遗传病及地方性特色病的分子基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类基金的支持下,上述研究领域均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共27项,省级基金资助27项,研究经费共计1298万元,发表SCI论文33篇,省部级科研进步奖3项。
2.微生物学
本学科成立于1955年,是较早获得获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81年)、“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的学科。2007年获广西省级精品课程,近五年参编教材3部。
目前,学科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奋发向上的学术队伍。共有教授及相当职称4人:其中包括本校在编教授2人,外单位特聘岗位教授1名(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发呼吸道病毒传染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特聘教授)、广西CDC兼职教授1名;在编副高职称3名,包括副教授1名和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其中外单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外单位兼职导师2人);讲师5人;全部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本校在编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针对广西区域性疾病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以下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病毒抗肿瘤及机制研究;2.流感病毒进化及跨种间传播的研究;3.抗呼吸道疾病病原感染的研究。科研条件成效显著,首先,学校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等公共平台为学科提供开展微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条件;其次,2005年与香港大学的建立科研合作,先后投入200万经费建立专业实验室之-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研究室,2012年获广西第二批特聘专家岗位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室;第三,在“十二五”期间,学科计划将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的建设专项共200万经费,建设病原生物学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2004年以来,该们与香港大学建立长期的研究合作关系。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重要学科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尤其是广西地处亚热带,是传染病高发区,微生物学学科为保障广西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从事传染病防治高素质和高层次人才。30多年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并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近5年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1人,毕业获得硕士学位7人。
3.生理学
本学科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为广西省级“精品课程”。
目前,学科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学风端正、团结合作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团体。现有教师15人,正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4人。学科拥有整体生理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离体器官实验室、生物化学室、动物室等研究场地,配备较为先进的研究仪器设备。
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深化和拓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5个研究方向:①心血管生理学与药理学,研究血栓形成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研发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剂。②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内容糖尿病遗传基因多态性和家族遗传疾病与线粒体基因关系。③神经生理学,采用动物模型研究脑出血的神经损伤和保护机制。④生殖生理学,主要研究“不孕不育”相关机理及治疗“不孕不育”的药理学机制。⑤生物物理与生理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激光对血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
学科在教学科研上都具有较强的整体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近5年来承担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带多糖L01结构分析及其调节止血与抗血栓功能平衡研究(No.30660229)、海带多糖L01对心理应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护研究(No.30960467)、海带多糖通过保护内皮细胞调节皮肤胶原蛋白代谢平衡,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研究(No.81000148)基于壮、汉族caveolin-3基因外显子突变的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No.81160102)。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论文近百篇。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梁老师;曾老师
电话:0771-5355801
地址: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研科
Email:gxmujcyxy@163.com
网址:http://www.gxmu.edu.cn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址:http://yjs.gxmu.edu.cn
注意:
1.调剂考生报名需同时填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开通时间:3月25日8:00-3月25日24:00)和“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开通时间:3月22日-3月24日)
2.具体操作:调剂考生可于3月22日-24日登陆国家研招网的“调剂意向服务系统”进行网上调剂意向报名;登陆“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网”,点击“硕士研究生调剂报名”,进入调剂系统,填写调剂填报信息。于3月25日,考生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入调剂系统,填写正式调剂信息。
24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复试面试模拟体验包(1次)
2024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复试特训班[1V1材料修改+面试模拟+听口纠音]
2024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复试标准班【复试指导+中英文面试模拟+复试资料】
温馨提示: 该信息自网络渠道整理,没有辨别其有效真实性,若对本信息有意向,请联系院校老师核实。若有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同时提醒大家,在调剂复试阶段,一定注意不法分子,在交流过程中涉及金钱等,切勿相信,谨防上当受骗。谢谢。 删除信息请联系 tiaoji@163.com
公众号: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
查国家线、研究生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