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5-08-24 相关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导师详细信息
导师姓名: | 沈应柏 | 照片:无 |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9 年11 月21 日 |
院系名称: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一级学科: | 生物学 |
二级学科: | 植物学 | 研究方向1: | 植物次生产物代谢与植物防御反应信号转导 |
研究方向2: | 珍稀濒危植物生理生态 | 研究方向3: | |
政治面貌: | 请选择 | 现任职务: | |
现在职称: | 教授 | 职称评定时间: | 2007 年7 月1 日 |
导师最后学历: | 博士 | 导师最后学位: | 博士 |
获学位时间: | 1 年1 月 | 获学位单位: | 北京林业大学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学: | 是 |
留学国别: | 德国 | 留学时间: | 从 1994 年 06 月 至 1996 年 01 月 |
硕导、博导: | 博导 | 批硕、博导时间: | 1996 年12 月1 日 |
在读硕士: | 7人 | 毕业硕士: | 9人 |
在读博士: | 1人 | 毕业博士: | 2人 |
上岗时间: | 1998 年6 月1 日 | 现在在岗否: | 是 |
是否外聘导师: | 否 | 原外聘单位名称: | |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 否 | 是否长江学者: | 否 |
其它称号: |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 是 | |
工作简历: | 北京林学院 助教 1982.7-1986.9 教学、科研 北京林学院 讲师 1986.9.-1994.3 教学、科研 德国哥廷根大学 副教授 1994.6-1996.1 教学、科研 北京林业大学 副教授 1996.1-2007.6 教学、科研 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 2007.6- 教学、科研 |
||
教学工作: | 1. 编写教材:参加编写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植物生理大实验指导书(研究生)。植物生 理教学大纲,林学概论教学大纲,综合实验指导书等教材。副主编全国高自考基础生物学教 材 和习题集。 2. 课堂教学:先后为成教生、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以下课程:“植物生理学”、“林学概 论”、“植物生理生态学”、“学习学”等课程;完成“生理大实验”、“植物生理实验 技 术”等实验课教学工作,总学时数为2500多课时。5年来本科生加研究生教学年均309.8学 时。 3.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论文:本科生10人,研究生15人,是5名博士生导师组成员。所指导的 大学生课外科技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读。分别获得北京市、全国“大学 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二等奖和三等奖。 4. 参与 “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植物生理学、北京市教改项目——研究式教学法等四项教 学 研究工作,发表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5. 获奖情况:任期内分别获学校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等10 次个人奖项。获学校“三育人”标兵称号。 |
||
研究领域: | 1、植物抗病虫生理生化基础: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及细胞信号转导的交叉领域,研究 植物—昆虫(病原菌)—天敌相互关系中植物防御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植物抗病虫基因 表 达规律、次生代谢产物调控及植物源生物制剂开发。 2、珍稀濒危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交叉领域,利用现代生理学及分子 生物学手段从植物个体角度研究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的机制,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及开发 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
||
在研课题: | 1、抗杨树虫害的蛋白酶抑制剂类制剂开发研究(2006-59)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 2、沙棘木蠹蛾灾害发生机制研究(307300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重大林业病虫灾害预警与生态调控技术(IRT0607) 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计划 4、沙区人居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006BAD26B0301) “十一五”科技支撑 |
||
论文目录: | 1.F.Y. Shen a,∗, R. Guob, Q. Sunb, R.F. Gaob, Y.B. Shen b∗, Z.Y. Zhan, Possible causes for embolism repair in xylem,Environmental experemental botany,2008,62(2) :139–144 2.Ping LY, Shen YB*,Volatiles released in succession from artificially damaged ashleaf maple leav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1,28(6):513- 517,通讯作者 3.Ping LY, Shen YB*, Jin YJ, Hao JH,Leaf volatiles induced by mechanical damage from diverse taxonomic tree species,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 (3): 261-266,通讯作者 4.Ping LY, Shen YB,,Phenolic changes in tree leaves exposed to natural and synthesized wound-induced volatiles,(国际会议,亚太地区第二届化学生态学会议, 通讯作者) 5.Shen Yingbai,Ping Liyan.Leaf micro-morphology of ashleaf maple is variable in different survival environment.Chinese Forestry Studies, 2001,3(1):15-22., 通 讯作者 6.Li Jiquan, Jin Youju, Shen Yingbai. Change of volatiles from drought stressed Ashleaf Maple (Acer negundo) in July and August.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2000, 2(2):27-33(Eng.); 7.Hu Zenghui,Yang Di,Shen Yingbai.Difference in volatiles of poplar induced by various damage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4,154:280-282.,通讯作者 8.Zhao Fengjun , Gao Rongfu , Shen Yingbai , Su Xiaohua and Zhang Bingyu, Folia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opulus deltoids Clones Under Water Stress,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200601,通 讯 作者 9.An Yu; Shen Ying-Bai1﹡; Wu Li-Juan 2; Zhang Zhi-Xiang,A change of Phenolic acids content in Poplar by MeSA AND MeJA,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02, 通讯作者 10.Feng-Jun Zhao;Ying-Bai Shen;Rong-Fu Gao;Xiao-Hua Su;Bing-Yu Zhang,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ifferences of long-term water use efficiency among Populus deltoids Clones,2006/07,通讯作者 11.Hu Zenghui,Yang Di,Shen Yingbai ,Influences of the Populus deltoids seedlings treated with exogenous methyl jasmonat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ymantria dispar larvae,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 17(4): 277-280, 通讯作者 12.赵凤君,沈应柏,高荣孚,苏晓华,张冰玉,叶片δ~(13)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6),通讯作者 13.赵广亮,王继兴,王秀珍,沈应柏,周金池,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2006,(5),通讯作者 14.高海波,张玉翠,沈应柏,虫害诱导的植物体内的信号事件,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3) ,通讯作者 15.高海波,沈应柏,植物株间报警信号的传递,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1),通讯作者 16.高海波,沈应柏,观赏蕨类的无性繁殖技术,北方园艺,2006,(1),通讯作者 17.沈应柏,高海波,植株间伤害信息的传递:信号分子及感受机制,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1),通讯作者 18.赵凤君,沈应柏,高荣孚,苏晓华,张冰玉,黑杨杂交无性系间叶片δ13C、长期水分利用效 率和光合特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5,(11),通讯作者 19.高海波,沈应柏,复叶槭机械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释放规律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05,(9), 通讯作者 20.张怡,罗晓芳,沈应柏,土壤逐渐干旱过程中刺槐新品种苗木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浙 江林学院学报,2005,(2) 21.余燕,孙志伟,沈应柏,俞炜源,陈学英,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第四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 可溶性表达,生物技术通讯,2005,(4) 22.张可文,安钰,胡增辉,杨迪,沈应柏,脂氧合酶、脱落酸与茉莉酸在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 中的相互关系,林业科学研究,2005,(3),通讯作者 23.滕小锘,赵凤君,韩锦,沈应柏,黑杨无性系日CO_2固定总量的测定及与苗木生产潜势的 相 关性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005,(1),通讯作者 24.赵凤君,高荣孚,沈应柏,苏晓华,张冰玉,水分胁迫下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间叶片δ~(13) C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林业科学,2005,(1) 25.赵玲,胡增辉,赵风君,张可文,陈学英,沈应柏,水杨酸甲酯诱抗黑杨对杨扇舟蛾生长发 育 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1),通讯作者 26.胡增辉,杨迪,沈应柏,不同损伤形式诱导合作杨挥发物释放差异的研究(英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4,(4),通讯作者 27.李庆,马建鑫,赵凤君,沈应柏,戒台寺和潭柘寺古树衰老的几个生理特征研究,聊城师 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通讯作者 28.吉顺,沈应柏,李忠秋,蔡斌,曹威,汤飞燕,赵晓敏,施用沼液对桃树光合作用及生长量的 影响,中国沼气,2003,(3),通讯作者 29.杨迪,李庆,胡增辉,赵玲,沈应柏,陈华君.,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 酸含量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4),通讯作者 30.赵凤君,沈应柏,高荣孚,苏晓华,张冰玉,黑杨无性系间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基 础,生态学报,2006,(7) 31.张雯,沈应柏,机械损伤对复叶槭叶片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林业科学研究,200701, 通 讯作者 32.高海波,沈应柏,用叶绿素荧光研究植物伤害信息的系统性传递,湖北农业科学, 2007,05,通讯作者 33.张晶,沈应柏,树木根系呼吸及其对环境的反应研究进展,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02 34.高海波,沈应柏,旱柳机械损伤后挥发物释放的时序性规律的研究,山东林业科技, 2007,05,通讯作者 35.高海波,沈应柏,水杨酸甲酯、苯骈噻唑及茉莉酸甲酯对合作养防御物质的影响,西北 林 学院学报,2007, 06,通讯作者 36.张鹏翀,,沈应柏,不同伤诱导处理对合作杨光合特性的影响极其系统传导性,全国光合 作用学术研讨会,2007,9,通讯作者 37.张萍,沈应柏,珙桐苗期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初探,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07,9, 通 讯作者 38.钟传飞,沈应柏,稳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理论研究,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07,9 |
||
著译目录: | 1.21世纪的林业,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04,副主编 2.生物学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09,副主编 3.生物学基础练习与指导,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09,副主编 4.杨树栽培生理基础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08,编委 |
||
科研成果: | 1、三北’地区防护林植物材料抗逆性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 2、林木抗旱机理及“三北”地区抗逆良种园建立的研究 “梁希”奖(2002) 3、三北’地区防护林植物材料抗逆性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4、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 北京市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 5、杨树速生丰产栽培的生理基础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 6、杨树丰产栽培的生理基础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 7、毛白杨沙地施肥技术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 8、植物稳态营养肥料制作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1995) |
||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植物稳态营养肥料已在北京、河北、四川、云南、山东等地推广应用,已转让专利,为学 校 创收10万元。 |
||
表彰和荣誉: | 1、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奖2007,11 2、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2003—2004 3、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2002—2003 4、“三育人”标兵称号2003 5、科技创新优秀项目奖2001 6、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奖2000 |
||
主要兼职: | 1、北京林学会会员 2、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 3、中国杨树委员会委员 4、国际植物神经生物学会会员 5、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骨干 6、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7、《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Forestry in 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 ||
备注: | |||
办公室电话: | 62338129 | ||
住宅电话: | (暂不公布) | ||
传真: | 62336019 | ||
手机: | (暂不公布)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 |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电子邮件地址: | ybshen@bjfu.edu.cn | ||
主页地址: |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