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5-08-12 相关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李小军,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湖南临湘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注册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地震灾害调查评估高级评估师。
主要从事工程抗震设计地震动输入确定及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工作,研究涉及地震工程学、岩土工程学及计算力学等学科。研究方向包括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与观测、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强震动模拟、土体动力特性研究、复杂场地地震波动模拟、地震小区划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断层错动场地大变形和破裂模拟、跨断层埋地管线抗震分析、结构与设备抗震与减隔震分析、地震灾害风险分析、地震灾害心理学等。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近100篇、其他论文近2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50余篇),主编书4部。主持的科研项目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要贡献者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199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入选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999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获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获2008、2010、2011年度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第二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2010)。现为亚太地区地震和火山活动风险管理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主编、《震灾防御技术》编委会副主编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等9个期刊编委。主编了国家与行业规范4部、参编7部,包括《强震动台站建设规范》、《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程》、《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烈度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曾为国家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问题研究”专题骨干研究人员,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灾害紧急救援队副支队长等。
教育背景:
1980-1984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
1984-198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导师:廖振鹏院士)
1987-1993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导师:刘恢先院士、廖振鹏院士、张克绪研究员)
工作经历:
1987-1993: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3-1995: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胡聿贤院士)
1995-199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200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工程院院长
1997-1998: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土木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4-201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副所长
2004-: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1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副所长
2012-:北京工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近场强地震动场模拟与集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2013-2015
2.地震灾害速报系统实用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课题,2012-2015
3.近海工程场地强地震动场模拟及地震稳定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2012-2016
4.地震紧急处置关键技术及在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应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2013
5.汶川地震工程破坏与对策。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重大专项课题,2010-2011
6.强震动破坏性作用特性及地震动场模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08-2011
7.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工程-中国强震动台网建设。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2008-2013
8.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地震预警示范系统建设。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2009-2011
9.中日地震灾害速报系统示范与推广研究。中国和日本双边科技合作项目,2008-2010
10.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国家财政部“十一五”重点项目课题,2007-2011
11.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2006-2009
12.地震作用下岩体的力学响应及工程安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5-2008
13.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2002-2008
14.永久性地震地面变形对埋地管线的影响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
15.地下隧道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997-1999
16.非均匀非线性局部地球介质中地震波动模拟。博士后基金,1994-1995
17.非岩石地基土自由场地震动的确定方法,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子专题,1993-1995
18.地震动的相关性模型及其对地下管道的影响。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992-1994
19.二维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及非线性土体-结构相互作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991-1994
科研成果奖励:
1.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2(主要贡献)
2.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断层错动地面变形和破裂及其对埋地管线的影响,2010(第一获奖人)
3.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2010(主要贡献)
4.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009(主要贡献)
5.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数字强震动观测技术,2009(第一获奖人)
6.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土体动力特性试验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研究,2008(第一获奖人)
7.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黄河黑山峡河段地震地质综合论证,2007(主要贡献)
8.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桩-网新工法加固软土路基理论与技术,2006(主要贡献)
9.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研究,2005(主要贡献)
10.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三等奖,西气东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003(主要贡献)
11.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核电站选址中弥散地震、发震构造及地震潜势的确定原则和方法,2001(主要贡献)
12.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1996(第一获奖人)
13.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维显式有限元波动程序包及其在复杂场地影响研究中的应用,1995(主要贡献)
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横向非均匀质中地震波动的研究,1992(主要贡献)
通讯地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0124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beerli@vip.sina.com;lixiaojun@bjut.edu.cn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