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5-07-14 相关院校:北京林业大学
导师详细信息
导师姓名: | 朱清科 | 照片:无 |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6 年10 月10 日 |
院系名称: | 水土保持学院 | 一级学科: | 林学 |
二级学科: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研究方向1: | 复合农林学 |
研究方向2: | 林业生态工程 | 研究方向3: | 水土保持林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现任职务: | 副院长 |
现在职称: | 教授 | 职称评定时间: | 2001 年7 月1 日 |
导师最后学历: | 博士 | 导师最后学位: | 博士 |
获学位时间: | 1 年1 月 | 获学位单位: | 北京林业大学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学: | 否 |
留学国别: | 留学时间: | ||
硕导、博导: | 博导 | 批硕、博导时间: | 2002 年6 月1 日 |
在读硕士: | 9人 | 毕业硕士: | 8人 |
在读博士: | 6人 | 毕业博士: | 5人 |
上岗时间: | 2002 年7 月1 日 | 现在在岗否: | 是 |
是否外聘导师: | 否 | 原外聘单位名称: | |
是否千百万人工程: | 否 | 是否长江学者: | 否 |
其它称号: | 所在学科是否博士后流动站: | 是 | |
工作简历: | 2001.5—现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99.8—2001.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9—1999.7: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1982.1—1999.7:在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78.2—1982.1:在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读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 |
||
教学工作: | 为本科生主讲课程:《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林学》、《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计算》、《水土保持研究法》、《人文地理学》、《土地评价与土地 管理》。 为研究生讲授课程:《水土保持原理》、《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 计》、《数字流域》、《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高级自然地理学》等。 |
||
研究领域: | 自1982年1月从北京林学院水土保持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 程、复合农林业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或在研的国家科 技攻关专题、省部级重点课题、国际合作、规划设计等各类项目31项。参与主持完成了 “淳化黄土残原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黄土高原南部台塬过渡区(淳 化)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等“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主持完成了“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黄土陡坡退耕还林综合 技术研究”、“长武县埂坎利用方法、途径及效益试验示范研究”等“十五”国家科技攻 关和各类省部重点课题,主要参加完成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黄河中游防护林体 系综合配套及功能持续提高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长江上游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黄土区果农复合系统根系结构及生态位 特征研究”,以及省部级项目“黄土高原主要灌木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研究”、“河北杨扦 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等课题和中奥、中澳、GEF等国际合 作项目。曾参加完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参加完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防沙治沙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效益定位监测站网建设、“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可研报 告、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和《“十一五”林业 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方案的编制工作。目前主持“十一五”国 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困难立地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涉及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和复合农林业等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林复合系 统分类和结构配置理论及水肥调控技术、水土保持林的空间配置及稳定林分结构原理与技 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与技术、林草植被对流域水沙运移过程的影响机制及尺 度问题、林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等方面。 |
||
在研课题: | 1.科学研究工作 (1)1982—1985年,参加完成了林业部重点课题:“黄土高原主要灌木造林树种选择试验 研究”。 (2)1982—1986年,参加完成林业部重点课题:“河北杨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3)1982—1985年,参加完成林业部重点课题:“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4)1985—1990年,参加完成了“七五”国家攻关课题:“枣坪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及效益研究”。 (5)1986—1988年,主持完成了“三北”局“三北”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设计的专题调查 研究课题“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探讨黄土地区防护林体系最佳模式与内部结构”研 究。 (6)1986—1989年,主持完成了“陕西省封山育林标准研究”。 (7)1988—1990年,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荒山荒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历史延革研究”, 执笔编写《陕西省水土保持志》第四篇治理篇中的第二章荒山荒坡治理。 (8)1989年,主持完成了7个黄河中游治理局第三批试点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规划设计 任务,11月黄河中游局和陕西省水保局批准并组织实施。 (9)1991—1995年,参与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淳化黄土残原沟壑区开 发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85-008-01-04) (10)1993—1996年,主持完成了首批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示范县(陕西省长武 县)综合治理开发示范研究专题:“长武县埂坎利用方法、途径及效益试验示范研究”。 (11)1992年,主持完成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试验示范流域“陕西省安康白鱼河 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12)1996—1998年,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黄土高原南部台塬过渡区(淳 化)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 (13)1996—2000年,参加完成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综合 配套及功能持续提高技术研究与示范”。 (14)1999—2001年,主持完成了科学技术部重点科技项目“黄土陡坡退耕还林综合技术 研究”。 (15)1999—2002年,参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区果农复合系统根系 结构及生态位特征研究”(39970609)。 (16)1999—2002年,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 统水文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 (17)1998—2000年,参加完成了中奥科技合作项目“山地小流域降水、径流及泥沙输移 动态的研究(V.A.BBB22)”。 (18)2001—2005,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 植被建设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 (19)2002年,中国/GEF合作伙伴项目: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国家规划框架》, 水土保持专家(亚洲开发银行技援项目TA3657-PRC) (20)2002—2004年,主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 配置及可持续经营技术”(02EFN216701221) (21)2000—2003年,参与主持中国—奥地利科技合作项目“中国黄土高原(山西吉县) 水土保持生物与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22)2002-2006年,参加澳大利亚援助项目:“青海省林业资源管理”,农林复合专家 (23)2002—2008年,参加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森林植被调控区域农业水土 资源与环境的尺度辨析与转换(2002CB111503) (24)2003年,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水土保持专家赴伊朗完成了发展中国家间科 技合作技术援助项目(TCDC)“伊朗戈尔干省土壤保持及流域管理技术援助项目” (25)2005-2006年,主持国家林业局项目:森林植被绿色GDP核算——土壤保育专题 (26)2005—2006年,主持国际泥沙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吴旗县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效 益研究 (27)2005—2006年,主持国际泥沙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吴旗县生态建设绿色GDP核算体系 研究 (28)2005—2007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立适合我国不同气候条件的随机天 气模拟计算机系统(40401033) (29)2005—2006年,参加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 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北方土石山区片的考察工作。 (30)2006—2010年,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困难立地工程 造林关键技术研究”(2006BAD03A03)。 (31)2007-2008年,国家林业局项目:“平原林业效益评估研究”。 2.参加完成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或方案编写工作 (1)参加完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调研、起草、修改工作(国务院已正式发布)。 (2)参加完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林业专题调研报告的调研、撰写等工作。 (3)参加完成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科技支撑实施方案”、 “防沙治沙工程科技支撑”和“中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科技支撑实施方案”等重大科技工程方案的编写工作。 (4)参加完成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96- 007) “项目中期自评估报告”、“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及其附件起草撰写等工作。 (5)参加完成了2116项目“林业生态工程构建及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项目可性行论证报 告”的起草撰写和修改工作。 (6)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科技园区规划”、“2001年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指南”等农业科 技计划方案的编写与修改工作。 (7)参加完成了“森林植被生态效益定位监测站网建设与研究项目可性行研究报告”、 “中国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情况”的起草撰写等工作。 (8)参加编写“十五”林业生态工程攻关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9)参加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起草和统稿工 作。 (10)参加国家林业局《“十一五”林业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起草和统稿工作。 |
||
论文目录: | 1.秦伟,朱清科,吴宗凯,刘广亮,赖亚飞. 2007,吴起县2015 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干旱区研 究,24(1):70-77 2.魏天兴,朱金兆,张建军,毕华兴,朱清科. 2007,水分平衡基础上的小流域水土保持林配 置模式探讨, 水土保持研究, 14(1):179-184 3.李文华,朱清科,赖亚飞,李宏生,徐怀同,刘广全. 2007,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 光合特性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5(1):135-140 4.吉文丽,李卫忠,Martin J Lechowicz,朱清科, Marcia J Waterway. 2007,光和磷对苔 草属植物胡萝卜状根形成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 (12):210-217 5.秦伟,朱清科,方斌,陈卫平. 2007, 陕西省吴起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水土保持通 报,27(6):102~107,125 6.武思宏,朱清科,余新晓,张学培. 2007,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合理林分密度计算与分 析. 水土保持研究,14(4):386-388 7.杨锋伟,陈丽华,朱清科,毕华兴. 2007,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分析. 水土保 持研究,14(4):389-393 8.李洁,郭小平,朱清科. 2007,果树蒸腾光合及水分利用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 水土保 持研究,14(4):302-308 9.薛智德,朱清科,梁宗锁等. 2007, 延安研究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 西北林学 院学报, 22 (3):16-20 10.李洁, 朱清科, 郭小平. 2007,不同土壤水分对幼龄梨树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水 土保持通报,27(2):79-82 11.吴根梅、朱清科,2007,ADO技术在无限流向算法实现中的应用.水土保持研究,2007,14 (2) :164~167. 12.李文华,朱清科,赖亚飞,李宏生,徐怀同,刘广全,2007,陕北柠条的光合特性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31(2) 13.焦雯珺,朱清科,张宇清,吴秀芹,王娜.2007,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地生物结皮分布及其影 响因子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大学学报,29(1):102-107 14.秦伟、朱清科、张学霞、李文华、方斌,2006,植被覆盖度及其测算方法研究进展,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9):163~170 15.焦雯珺, 闵庆文, 林焜, 朱清科, 张建军. 2006, 植物氮素营养诊断的进展与展望. 中 国农学通报,22(12):351-355 16.张岩,朱清科. 2006, 黄土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6):99- 103 17.刘鹏举,赵仁亮,朱金兆,朱清科,唐小明,2006,保持地貌特征的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35(4):521~524,544(EI收录) 18.刘鹏举、朱清科、吴东亮、朱金兆、唐小明,2006,基于栅格DEM与水流路径的黄土区 沟缘线自动提取技术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8(4):72~76(EI收录) 19.郭小平、朱清科、朱金兆、沈应柏,2006,晋西黄土高原酥梨水分调控效应研究,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28(4):118~122 20.赖亚飞、朱清科、张宇清、秦伟、李文华,2006,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水土保持学报,20(3):83~87 21.吉文丽、朱清科、李卫忠、姚爱静,2006,苔草植物分类、利用及物质循环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23(2):15~21 22.张宇清、朱清科、齐实、张岩,2006,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28(2):34~38 23.张岩、朱清科,2006,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中的天气生成器研究述评,中国水土保持科 学, 4(3):103~108 24.秦伟、朱清科,2006,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中国水土保持科 学,4(3):109~1116 25.武思宏、毕华兴、朱清科、张晓明,2006,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量测算与分 析,干旱区研究,23(4):550~557 26.WU Sihong, ZHANG Xiaoming, ZHU Qingke, 2006, Effect of vegetation precipitation upon Runoff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on Slope Lands of the Loess Area in China,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2): 54-65 27.吉文丽、李卫忠、郝红科、朱清科,2005,喷射绿化技术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水 土保持研究,12(6):150~158 28.牛健植、朱清科,2005,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5:52~54 29.刘卉芳、朱清科、孙中峰、姚爱静,2005,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及产沙的影 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5):61~66 30.刘卉芳、朱清科、孙中峰、魏天兴,2005,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与覆盖方式的产流产 沙效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137~141 31.姚爱静、朱清科、吉文丽、张宇清,2005,林分结构研究现状与展望,林业调查规划, 30(2):70~76 32.尹忠东、朱清科、毕华兴、张建军,2005,黄土高原植被耗水特征研究进展,人民黄 河,27(6):35~37.. 33.尹忠东、朱清科、张岩、毕华兴,2005,浅析教育模式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北京林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增刊):93~94 34.张宇清、朱清科、齐实、张岩、王冬梅. 2005, 梯田埂坎立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 土壤水分的影响. 生态学报,25(3):500-506 35.张志、朱金兆、朱清科、张宇清、姚爱静、曹 刚、魏 铁. 2005,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 域景观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7(2):43-48 36.张志、朱清科、朱金兆、张宇清、李永芳. 2005,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在流域景观格 局研究中的应用——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为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3(1):25-31 37.RunCang Sun, XiaoFeng Sun, JiangXia Sun, QingKe Zhu. 2004,Effect of tertiary amine catalysts on the acetylation of wheat straw for the production of oil sorption-active materials, C. R. Chimie 7 (2004) 125-134 38.Liu Huifang Wei Tianxing Zhu Qingke. 2004, Analysis of Sediment Source of Watershed in Western Shanxi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2):71-76 39.刘卉芳, 魏天兴, 朱清科, 姚爱静. 2004, 晋西黄土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分析. 水土保持 通报, 24(4): 19~22 40.刘卉芳, 朱清科,魏天兴。2004, 晋西黄土区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水土保持学 报, 18(2):5~9 41.刘卉芳、魏天兴、朱清科,晋西黄土区小流域泥沙与环境关系分析,中美水土保持研讨 会,中国 北京,2003年11月3-4日 42.朱清科、朱金兆,2003,黄土塬面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位特征,中国水土保持科学,1 (1):49—52 43.李洁、朱金兆、朱清科,2003,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5 (1): 100~107 44.朱金兆、刘建军、朱清科、吴钦孝,2002,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北京林业 大学学报,24(5/6): 30~34 45.朱清科、陈丽华、张东升、谢春华,2002,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根系固力学机制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4(4): 67~71 46.李洁、朱金兆、朱清科,2002,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4 (2): 71-78 47.吴东亮、刘鹏举、唐小明、朱清科、朱金兆,2001,基于GIS的栅格化坡面径流路径模 拟与LS值计算,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5):10~14,(EI收录) 48.朱清科、沈应柏、朱金兆,1999,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21(3): 36~40 49.朱清科、朱金兆、沈应柏、陈锡云,1998,论黄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发 展,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4(4): 72~76 50.吴发启、刘秉正、朱清科,1998,高原台塬过渡区(淳化)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的基 本构思,西北林学院学报,13(2): 1-5 51.魏天兴、朱金兆、朱清科,1998,黄土陡坡地农林复合经营设计与水土流失效益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4(2): 82-87 52.朱清科,1996,黄土原区梯田埂坎附近土壤库水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西北林学院 学报,11(4): 33-37 53.朱清科、肖斌、张柏林、刘荣,1995,黄土塬区农-林-路复合生态系统界面附近土壤 水分影响因素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10(suppl.): 103-107 54.朱清科、肖斌、张柏林,1995,泥河沟试区塬面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景观生态空间格 局特征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10(suppl.): 108-113 55.朱清科、肖斌,1995,泥河沟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动态仿真试验及其管理,西北林学 院学报,10(suppl.): 114-119 56.朱清科、肖斌,1994,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优势分析,西北林学院学 报,9(1):52-57,1996年获陕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7.肖斌、朱清科,1993,淳化县泥河沟流域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规划,西北林学院学报, 8(2):90-95 58.刘荣、朱清科,1993,黄土残塬沟壑区混农林系统土壤养分研究初报,西北林学院学 报,8(2):46-51 59.王忠林、朱清科,1989,澄城县杨家陇试区泡桐生长调查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4 (2):85-88 60.朱清科,1988,应用Fuzzy中心逐步修改聚类法,对陕南山区封山育林立地条件类型的 评定,水土保持通报,(5),1990年获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61.王佑民、李凯荣、朱清科,1986,三种灌木直播造林试验初报,林业科技通讯, (7):9-12 62.余新晓、关文彬、朱清科、张志强. 1999,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展望. 见:周光召主编. 面向21世纪的科学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著译目录: | (一)学术著作 1.《20世纪农业科技发展》(胡跃高主编),济南:山东教育教育社,2004年6月,本人为 副主编 2.《黄土区退耕还林还草可持续经营技术》(朱清科、朱金兆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3年 3.《世界农业科技现状与趋势》(邓楠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11月,本 人为编委 4.《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邓楠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年11月,本 人为执行编委 5.《“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林业项目成果汇编》(江泽慧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01年4月,本人为编委。 6.《科技风景线》,(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5 月,本人参编。 7.参编《黄土高原治山技术研究》(朱金兆、松冈广雄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年3月,本人为编委。 8.《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及其效益研究》(王佑民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出版(本人参编) 9.《北方经济林栽培》(霍转业、赵百选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6月,本人为 副主编。 10.《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开发技术与研究》(王正秋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年6月,本人撰写第十一章。 |
||
科研成果: | 1.“黄土区基于水平衡的水土保持林草覆被及林分结构设计技术”2007年获首届中国水土 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黄土高原与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技术”200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奖(第五完成人) 3.“淳化黄土残原沟壑区开发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 一等奖,1999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4.“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综合配套及功能持续提高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年被国家科技 部、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评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第二完 成人)。 5.应用Fuzzy中心逐步修改聚类法,对陕南山区封山育林立地条件类型评定,水土保持通 报,(5),1990年获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首届优秀论文二等奖(独立完成) 6.淳化泥河沟流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优势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9(1):52-57,1996 年获陕西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 7.博士论文“黄土区高效农林复合系统结构与调控技术研究”获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优秀 博士论文 |
||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已完成的“八五”、“九五”等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及其他科研成果均在“退耕还林工 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生产工程实践和澳大利亚援助项目、JICA项目、中奥科 技合作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的已列入科技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 目,有的已列入国家林业局的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
||
表彰和荣誉: | |||
主要兼职: | 水土保持学院副院长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科群负责人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等 | ||
备注: | |||
办公室电话: | 010-62336083 | ||
住宅电话: | (暂不公布) | ||
传真: | 010-62336083 | ||
手机: | (暂不公布) |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号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电子邮件地址: | xiangmb@bjfu.edu.cn | ||
主页地址: |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