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5-09-26 相关院校: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学校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的牡丹江市。学校始建于1948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师本科院校。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现已发展成拥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规模的综合性师范院校。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52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一级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等22个二级学科(方向);具有教育硕士、翻译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涵盖教育管理等20个专业领域。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富有活力、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22人,其中专任教师859人,专任教师中有正、副教授4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28人。学校教师中现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0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8.34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共有50余项教学成果和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有25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学校是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教育部的俄罗斯中心也落户我校,是国家汉办HSK(对外汉语水平测试)测试点,每年有数百名留学生来我校进行学习、培训和深造。学校建有历史博物馆和生物标本馆两个省级科普基地,博物馆收藏总计10000余件牡丹江区域新石器至渤海国时期的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独创的、具有北方特色的325件书刻造型艺术作品成功走进2010上海世博会,在国内外艺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意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求博达深、蓄势而发。学校遵循“师范教育精品化、非师范教育卓越化”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完善和构建了“校园、校企、校校”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强调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重点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相协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十二五”期间,学校重点突出“内涵建设、跨越升级”的发展战略主题,贯穿“师范教育精英化、非师教育卓越化”的人才培养主线,以更名“黑龙江师范大学”为统领,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十项工作新突破”为具体抓手,全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工程,努力建设在同层次、同区位具有领先水平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建于1973年,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二级学科,有学科教学(思政方向)的教育硕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等2个本科专业。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两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本学院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等教学科研任务。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校、市的重点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龙头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年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连续成为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09年建成黑龙江省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硕士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研究生200余人。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学科梯队,共有成员3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18人,副教授7人;博士17人(含在读博士8人)。五年来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共4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左右,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2部,获各级科研奖项共60余项。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团结奋进的创业精神和扎实厚重的学术积淀。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秘书学五个本科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汉语言文学成为省级重点专业。2011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一级学科,现下设七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此外还有教育硕士领域的学科教学(语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现有知青文学、文艺学、国学、语言文字应用4个研究所;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数据研究中心;拥有5门省级精品课、7门校级精品课、2门校级优秀课。2009年文艺学拥有了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队伍由54人构成: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讲师22人,其中博士12人、在读博士21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均较合理。近五年来,主持或承担各级科研课题9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4项,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国家语委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项,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各级各类奖项90余项。近几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省级科研奖励20余项。
物理学学科简介
物理学科为一级学科,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专业为“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并拥有超硬材料与新型碳基功能省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06年,凝聚态物理成为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011年,物理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凝聚态物理(070205)、光学(070207)、无线电物理(070208)、三个二级学科,一个研究方向:功能材料(0702Z1)。目前该学科师资结构合理,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12人,导师们非常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已有4届凝聚态物理研究生21人顺利毕业。现有实验室面积1980m2,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设有材料加工、制备、测试等各类实验室。学科的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研究经费充沛,成果丰硕,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态势较为良好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在近5年来,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自主完成及在研省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110余篇,获得省级奖励8项。
生物学学科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条件不断完善,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和制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8个专业方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6个学科方向招收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12人,硕士33人。实验室房舍面积4699m2,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设有生物显微技术、分析测试、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四部分组成的综合实验研究平台。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防治实验室、非木质林下产品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工程中心(北方药食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有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获得过国家发明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学院以育人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践环境。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简介
体育科学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训练学和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两个硕士授权点,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设五个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质健康原理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运动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化、运动心理、运动医学、运动力学、体质分析七个实验室,一个研究所;拥有三门校级精品课、两门优秀课。
师资队伍由54人组成,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讲师13人、助教10人;硕士生导师2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已经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本学科五年来围绕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承担的科研课题共40余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部。获各级科研奖项共30项,其中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高师田径运动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9枚,并打破运动会纪录,获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健美操、武术、羽毛球等在省大学生比赛中获金牌50余枚,篮球、龙舟各类赛事获佳绩。
教育硕士简介(专业学位)
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于2012年末,是为顺应学校提出的“教师教育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在原教育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其前身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目前,教师教育学院有教育系、心理系、科学与教育技术系、课程与教学论教研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黑龙江省教育学实验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团队等教学及教育研究部门;有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五个专业。教育硕士在教师教育学院设有3个专业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另外教育硕士还涵盖了学科教学等12个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学科团队以教育部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宝歌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15个领域140人的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正高职52人,副高职78人(含中学高级),讲师10人(含中学一级),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近5年来,该团队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文化部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项,出版教材、著作55部,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55篇,拥有雄厚的教育科研的底蕴和实力,拥有完善的培养高级应用型教育人才的实验室、实训室、实践基地等一系列教学条件,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基础教育优秀后备人才和高级教育专家的培养培训基地。
翻译硕士简介(专业学位)
外语语言文学学科下设三个外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应用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下设有英语、英语教育、小学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等5个本科专业。俄语语言文学学科下设有俄语、俄语教育、翻译3个本科专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招收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俄语笔译、俄语口译四个领域的研究生。外语语言文学学科现有1个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重点专业(英语),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1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1名省级名师和1名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主持全国各司委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三个外语学院含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应用英语、俄语、日语和韩语等7个系及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俄语中心、韩语中心等6个研究所。导师队伍由专兼职教师55人组成,其中包括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学术带头人梁中贤教授为黑龙江省名师、省政府津贴获得者、东北师大兼职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校外语学科成为牡丹江市外事翻译的人才基地。教师经常在牡丹江市大型的国际会议和重要的外智引进活动中承担口笔译工作。翻译硕士人才培养体现“厚语言基础,精专业知识,注重翻译实践”的培养定位;体现黑龙江东南部外贸和旅游经济发达的特点;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双语互译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翻译技能,具有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了解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知识,能够适应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体现“课堂研讨、现场速译、基地实践”的主旨。翻译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指导组,突出团队协作。教学中本着“实践第一”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等职业能力。
旅游管理简介(专业学位)
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正式批准的与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同类型、同层次的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的专业硕士教育项目。MTA以在职人员为招生对象,以培养旅游行业管理精英为目标,课程安排强调前沿性、实战性、创新性,是业界人士提升管理运作能力、丰富人脉网络、助推事业成功的重要平台。牡丹江师范学院于2014年取得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东北亚旅游经济研究、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文化与旅游教育、酒店与景区管理四个研究方向,现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MTA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MTA教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外高校唯一开展MTA教学的单位,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导师团队,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2人;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70.1%。除校内导师外,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外实践型兼职导师,兼职导师共计14人,皆是来自旅游管理政府部门、酒店、景区等旅游行业的专家。旅游管理专业2004年以来共发表科研、教改论文157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7篇,出版专著9部,有20多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承担和参与省部级科研、教改立项18项,获得地市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9项;拥有丰富的实践实训资源,建有包括如旅游规划实验室、3D导游模拟实训室、ERP实训室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经管实训中心。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亚、大连、牡丹江等地建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与牡丹江市旅游局、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世茂假日国际大酒店等20余家本地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了旅游规划调研、节庆活动方案制定及旅游管理干部培训等活动,完成和在研项目22个,通过广泛参与社会服务,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实习基地保障,完善了办学条件,而且可以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牡丹江市毗邻俄罗斯,地缘优势明显,中外高校间国际交流紧密。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牡丹江师范学院正式获得与俄罗斯在旅游管理专业方向开展联合办学资质,并已实现互派留学生,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报考须知
一、招生概况
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包含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学术型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详细的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考试大纲请参见《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我校2016年共有4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等22个学术型二级学科专业和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旅游管理等3个专业学位类别的20个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各学科专业生源情况进行分配。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在现场确认和复试资格审查时需提供原培养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否则取消其报考及复试资格。
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及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领域除外)的报考条件同上。
报考旅游管理及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除符合以上1、2、3各项的要求外,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成功获得网报编号,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否则报名无效。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6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5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5年9月24日至27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具体部门可查询该网址:http://www.chsi.com.cn/xlrz/201202/20120228/284945923.html),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为及时查看学历(学籍)信息的校验结果,请各位考生尽量提前网上报名时间,若网上校验未通过,则可及时进行学历(学籍)认证,以免影响现场确认。
(5)考生请牢记网上报名编号,并打印出网上报名信息表,在现场确认时提交。联系电话和移动电话要认真填写,并保证在2016年9月1日前有效。
(6)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研招办联系。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接受报考资格审查,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否则报名无效。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5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
2.现场确认地点:
考生必须到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黑龙江省考生请查看黑龙江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网报公告,按公告指定区域受理范围选择报名点。
3.现场确认程序:
(1)往届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网报系统中打印出的网上报名信息表,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校学籍管理或就业管理部门(所在学院证明无效)出具的应届生证明、网报系统中打印出的网上报名信息表,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后,所缴纳报考费不再退还)。
(3)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4)考生对图像采集后打印出的报名信息表进行核对、签字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4.准考证发放: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考生网上自行打印准考证。
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28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发放《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四、考生资格审查
按相关规定,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将扣留伪造证件;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招生单位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不准许参加考试。招生单位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应届生证明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详细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资格进行全面复查,不合格者不予注册学籍。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2015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具体考试时间见准考证)。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三)初试科目: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外国语
科目三:业务课一 科目四:业务课二
(部分专业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四)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复试时间、地点等详见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有关招生各专业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及相关信息请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页查询。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址:http://yjs.mdjnu.cn。
六、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招生单位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录取
按照教育部和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当年录取工作规定,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单位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新生报到后,招生单位应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八、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九、学费及奖助贷政策
按照国家要求,我校将对2016级研究生实施收费制度,学费标准按国家有关文件执行。我校将大幅度提高助学金额度、奖学金额度和奖学金奖励范围。具体学费标准及奖助贷政策将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站发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十、其他
(一)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三)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四)考生报考时必须填写所报考的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应试科目的代码及名称,并保持一致。如出现相关内容不一致,则由我校指定参加应试科目。
(五)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语种考生,除翻译硕士外,其外语考试科目均为“英语二”。
(六)未尽事宜请与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相关信息都将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网址:http://yjs.mdjnu.cn。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