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5-04-27 相关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一、简介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现任人大法理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1966:博士,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66年至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历史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Professor, Above Scale) "。2004年荣休。
1975年至今:《近现代中国》(季刊)Modern China 创刊编辑
1986-1995年: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
2001年至今: 《中国乡村研究》创刊编辑
2005年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二、最近三年主要英文著作
“The Basis for the Legitimacy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Whence and Whither? Dialogues among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VII – Editor’s Introduction” in Modern China, v. 40, no. 2 (March 2014): 107-118.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Present Day China – System, Process and Mechanism: Dialogues among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VI” in Modern China, v. 39, no. 6 (November 2013): 575-579.
“Misleading Chinese Legal and Statistical Categories: Labor, Individual Entit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 v. 39, no. 4 (July 2013): 347-379.
“‘State Capitalism’ o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Editor’s Foreword” in Modern China, v. 38, no. 6 (November 2012): 587-590
“Profit-Making State Firms and China’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State Capitalism’ o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v. 38, no. 6 (November 2012): 591-629.
“Capitalization without Proletarianization in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v. 38, no. 2 (March 2012): 139-173. (Philip C. C. Huang, Peng Yusheng, and Gao Yuan)
“Chongqing—China’s New Experiment: Editor’s Foreword” in Modern China, v. 37, no. 6 (November 2011): 567-568.
“Chongqing: Equitable Development Driven by a ‘Third Hand’?” in Modern China, v. 37, no. 6 (November 2011): 569-622.
“A Brief Comment on Ivan Szelenyi’s Comment” in Modern China, v. 37, no. 6 (November 2011): 684-688.
“The Modern Chinese Family: In Light of Economic and Legal History,” Modern China, v. 37, no. 5 (Sept. 2011): 459-497.
Pending SSCI inclusion:
“Is ‘Family Farms’ the Way to Develop Chinese Agriculture,” Rural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v. 11, no. 2 (October 2014): 459-497
三、2010年前主要中文著作
专 著: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
《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论文集;550页)
《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03。2007年重版。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2007 年重版。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 展》。中华书局, 1992。 重版2000,2006。(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最佳著作奖)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1986。重版2000,2004。 (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最佳著作奖)
论文 :
(一)理论与方法:
《跨越左右分歧:从实践历史来探寻改革》,2009年12月。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2009年11月。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第2期。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探寻中国的现代性--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载《读书》,2008,第8期:58-67。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与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载《领导者》,2008年6月,总第22期。亦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载《开放时代》2007,第4期,5-25页。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载《中国乡村研究》,2007,第5辑,1-23页。
《近现代中国与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开放时代,2005年第4期。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载《读书》2005年,第2期,3-14页。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85-95页。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井和一个问题》,《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02-133页。
《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260-2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原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当时没有发表关于当代的部分,后全文纳入作者的《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后又附于作者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书后发表(中华书局,2000,第二版)。
(二)法律:历史与现实
《法史与立法:从中国的离婚法谈起》,2009年12月2日人民大学讲座讲稿
《调解与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
《从诉讼档案出发:中国的法律、社会与文化》前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
《中国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载《开放时代》,2008,第4期:105-124。
《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与巫若枝合作),载《政法论坛》,2008,第1期,3-13页。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第1-36页。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第37-66页。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清华法学》2007,第10辑,67-88页。
《离婚法实践--当代中国法庭调解制度的起源、虚构和现实》,《中国乡村研究》2006,第4辑,1-53页。
(三)乡村社会经济:过去和现在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2009年11月。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载《开放时代》,2009,第2期。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载《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与彭玉生合写),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第4期,74-88页。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载《读书》,2006年,第10期,118-129页。
《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载《读书》2006年,第2期,30-37页,第3期,72-80页。
《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149-176页。
《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争--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中国乡村研究》第2辑,2003年。
《略论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为例》载《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3: 89-94.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载《史学理论》,1993,1:42-60。
《论长江三角洲的商品化进程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营式农业》载《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3: 65-98。
《略论华北近数百年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 2: 9-15。
《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兼及明清史)的概况 》载《抖擞》, 41 (1980): 8-19。亦载《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0, 11: 1-16。
(四)其他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
《中国法律:历史与现实》总序
《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总序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