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网 2016-09-06 相关院校:武汉大学
冯黎明,男,生于1958年,祖籍河南安阳,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理论和西方文艺思想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情况】
一,学术专著:
1,《语言的欢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技术文明语境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3,《走向全球化---论西方现代文论在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界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二,主编著作:
1,《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二十世纪欧美发达国家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新时期湖北文艺批评主潮论》武汉出版社2010年
三,参编著作:
1,《现代艺术词典》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
2,《外国文化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4,《百部名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审美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四,译著:
1,《走入迷宫——当代文化的同一性与变异性》(合译,第一署名)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
2,《萨特论艺术》(合译,第一署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五,学术论文:
A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
1,《文学接受与阅读主体》《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2,《文学艺术中的“反思”》《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9年第六期)
3,《创作家的“二律背反”》《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4,《同构与逆反:文学与现实关系新解》载《语言文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5,《语言学的文学本体论》《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1年第十期)
6,《论通俗文学的通俗性》《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7,《论文学话语与语境的关系》《文艺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五期)
8,《文学性与文学理论的悖谬》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十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
9,《汉语:一种天然的诗性语言》《文艺报》2005年3月8日第二版。
10,《状物与文学性》《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5期。
11,《文学批评的学科身份问题》《文艺争鸣》2005年第5期。
12,《明天谁来招安文学理论?》《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3,《文本的边界——徘徊于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间的“文学性”概念》《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第十期)
14,《怎样将丰富的阅历提炼成为优秀的艺术品》《写作》1987年第11期。
15,《汉语批评八人谈》(合著,第一署名)《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
16,《人民性:从汉语的角度看》《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
17,《文艺学的知识属性与课程教学新思路》(合著,第一署名)《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2期。
18,《文学史:文学性的故事》《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19,《论文学理论的知识学属性》《文艺研究》2008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2期/张未民、陶东风主编《中文文艺论文年度文摘2008年版》全文转载,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对立的知识学根源》《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1,《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22,《学科互渉与文学研究的知识依据》《文艺争鸣》2010年第7期。
23,《文学研究:走向体制化的学科知识》《文艺理论研究》2011第4期.
24,《艺术自律与市民社会》《文艺争鸣》2011年第11期。
25,《形式研究与形式化方法》《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
B现代艺术文化研究
1,《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美术思潮》1987年第4期。
2,《现代派:一幅关于绘画的绘画》《真善美》1991年第1期。
3,《现代艺术与文化断裂》《真善美》1991年5期。
4,《现代艺术中的人类渺小意识》载《语言文学论丛》武汉出版社1992年。
5,《现代艺术与交流危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6,《现代主义文化与娱乐形式问题》《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2年第四期)
7,《圣徒•英雄•流浪汉——近代艺术中人格观念的变迁》《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十期)
8,《战后西方青年运动述评》《青年探索》1993年3期。
9,《现代艺术三题》《通俗文学评论》1996年2期。
10,《现代主义艺术的反现代化倾向》载《长江学术》第一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11,《后现代艺术中的“不确定性”》《南方文坛》1997年第4期。
12,《新技术革命与新艺术革命》《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六期)
13,《技术的“去蔽”与艺术的“出场”》《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十二期)
14,《终结与再生:关于艺术消亡问题的思考》《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
15,《第三种文化与艺术的转型》《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
16,《当代文学:认知文化的式微》《文艺争鸣》2004年第5期。
17,《技术化社会与文学的意义》《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四期)。
18,《高新技术产业化时代的艺术》载《人文讲坛讲演录第一辑(上)》(湖北大学文学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技术化社会中审美文化的转型》《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0,《文化视域的扩展与文化观念的转型》《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春之卷(总第67期)。
21,《中国·人民·革命——20世纪思想文化的三种现代性焦虑》《华文文学》2010年第2期。
C现代哲学研究
1,《现代西方哲学的社会生活基础问题》《哲学研究》198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88年第七期)
2,《现代哲学中的语言学问题》《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0年第七期)
3,《现代哲学的日常化倾向》《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4,《第三种文化:丧钟为谁而鸣?》载《长江学术》第8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5,《如何才能做一个体育爱国者?》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十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
D文学史与当代文学现象研究
1,《也谈艾蒂安形象的阶级本质问题》《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八期)
2,《新时期文学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合著,第一署名)《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4期。
3,《孤独与选择:张贤亮与存在主义文学》载《语言文学论丛》,湖北人民出版1989年。
4,《人与时间的对话:沈虹光戏剧随想录》《湖北作家论丛》(第四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
5,《人与艺术的对话:费力小说随想录》《湖北作家论丛》(第五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6,《中国古典文学类型学描述》《湖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二期)
7,《文化心理的必然延展——漫谈古代艺术的手法》《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8,《天真的男子汉:作为一种原型的莽汉形象》《文艺争鸣》1990年第4期。
9,《古典人生哲学的解体——论〈红楼梦〉的时间意识》《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10,《“新写实小说”评析》(合著,第一署名)《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11,《论马克思恩格斯的鉴赏趣味》载《马列文论研究》(第十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2,《全球化语境中当代汉语文论的二难处境》《文艺研究》2005年第7期。
13,《接受的焦虑与重建的隐忧:西方现代文论影响下当代汉语批评的二难处境》载《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一辑)中华书局2006年。
14,《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国家意志的总体化——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方面》《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7年第四期)
15,《论技术文明对当代文学表意方式的影响》载《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2007年。
16,《文化的转型与文学的式微》《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十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启蒙现代性之尴尬----与<五四遗事>有关的遗事》《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8,《在崛起的时代》《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
19,《文化研究:走向后学科时代》《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第十期)
20,《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12期。《学术界》2009年第5期摘要介绍)
21,《理论同一性之梦的破灭—关于《关键词》们的关键问题的反思》《文艺研究》2010年第10期。
六,当代文化评论:
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南日报》、《文化报》、《青年心理咨询》、《中学语文》、《足球报》、《深圳特区报》、《青年探索》、《长江商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五十余篇.
七,科研项目:
1,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项目〈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之子项目〈新时期中国文学观念转型研究〉。经费支出2.5万元,起止时间2004——2006年。
2,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文学研究方法论”。经费总额3万元,起止时间2007年---2010年。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学科互涉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命”(项目代码08JA75032)。经费总额7万元,起止时间2008年---2012年。
4,武汉大学“985”文化创新平台二期拓展项目、文化部武汉大学文化创新蓝皮书《2009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子项目“文化理论创新报告”,经费1.5万元。
5,湖北省文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新时期湖北文艺批评主潮论》,经费1.2万元。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OBZW002)。经费总额12万元,起止时间2010——2013。
八,出席学术会议:
1,《高新技术产业化时代文艺的发展》(2001年11月,武汉大学,大会发言)
2,《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
3,《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民族性问题》(2002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
4,《技术化社会与汉语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6月,武汉大学,大会发言)
5,《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2004年6月,四川大学,大会发言)
6,《科学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河南大学)
7,《2005: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2005年10月,中南大学)
8,《文化研究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6月,武汉大学,大会发言)
9,《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
10,《批评理论与当代文学生产》(2008年12月26----28日,暨南大学)
1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08年12月16---18日,南京师范大学)
12,《建构论还是本质论:新世纪文艺学的建构与整合》(2009年4月23日---24日,首都师范大学)
13,《2009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2009年3月28日---29日,武汉大学)
14,《新中国文论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年会,2009年7月17日---19日贵州大学)
15,首届全国文艺学高峰论坛(2009年11月8日---11日,首都师范大学)
16,“两型”社会与文化建设(2009年12月26日---28日,湖北省文联)
17,《2010海峡两岸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1日---3日,台湾中原大学)
18,《文学与政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与理论》(2011.10.14---17,绍兴文理学院)
19,《文艺学新问题与教学改革》(2011.10.20---22,北京师范大学)
20,《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文论》国际学术会议(2011.12.10---12,山东大学)
九,科研获奖
1,《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1990年湖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艺术文化中的哲学问题研究》---1990年湖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语言的欢悦》---1994年湖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文学艺术中的哲学问题》---1990年湖北省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
5,《技术文明语境中的现代主义艺术》---武汉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
【教学情况】
一,承担课程:
1,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必修课)
《二十世纪欧美发达国家文化》(跨专业通识课)
《文艺美学》(专业选修课)
《西方文论》(专业选修课)
《世界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必修课)
《后现代文化与文论》(专业选修课)
《西方文明史》(专业选修课)
2,硕士生课程:《文学研究方法论》(跨专业必修学位课)
《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文艺学专业必修学位课)
3,博士生课程:《西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专业必修学位课)
《审美现代性研究》(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获奖
1,2004---2005学年度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2,《多学科视野中的‹文学概论›课程改革》---2006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
3,《文艺学的知识属性与课程教学的新思路》---2008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4,《文学史:文学性的故事》---2008年武汉大学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
扫码关注
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WANMEI SPORTS信息一网打尽